李时珍濒湖脉学-伏、动、促、结、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时珍濒湖脉学-伏、动、促、结、代,供大家参考。
【濒湖脉学·伏】
伏 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谿冲阳皆无脉者必死。
《脉诀》言:徐徐发汗洁。古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
【濒湖脉学·动】
动 阳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
《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
【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洩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濒湖脉学·促】
促 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
不常。黎氏。
《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促主阳盛之病。促结之因皆有气、血、痰、饮、食,五者之别。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也。
【濒湖脉学·结】
结 阴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历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主阴盛之病。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积聚。
【濒湖脉学·代】
代 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朦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赢瘦。脉代者。危脉也。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辩。
【体状诗】
动中而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
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主病诗】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洩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经》曰:代脉散者死。主洩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昔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者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上一篇:财务工作总结个人例文(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