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阳:推行“七联七实”构建城市党建联盟
今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针对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制、层级壁垒、融合不强等问题,创新推行“七联七实”工作模式,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
推行组织“联建”,抓实覆盖质量。采取组建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双向交叉任职等方式,推动隶属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层级的报到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互融联建。市区61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2027名在职党员干部分派到全科网格、住宅小区、平房片区等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单元,通过吸纳进入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各类社会组织,组建网格、小区、巷道、庭院、楼栋等各种形式党组织554个,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
推行任务“联商”,建实联席机制。建立健全共驻共建事务联商机制,街道、社区针对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等治理服务事项,邀请报到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担任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征求报到单位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凝聚合力推动治理服务事项落实。今年以来,街道、社区两个层面召开共驻共建会议204次,解决群众关注难事问题459个。
推行项目“联做”,落实共建事务。街道社区紧扣报到单位、报到党员干部职能优势,精准设计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引导报到党员干部围绕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及小区“微治理”等工作,协同推进社区共建自治。建立报到单位、报到党员干部两个项目库,采取项目化运行和台账式管理,推动资源项目有序有效落实。截至目前,报到单位党组织已经认领项目948个,报到党员干部认领项目(岗位)12420个,涌现出“益路童行,普惠你我”假期公益辅导、“李姐敲门”、“公益互助银行”、“帮帮团”等一批接地气、暖民心的品牌项目。
推行服务“联搞”,做实志愿服务。科学分类设置共驻共建项目和服务岗位,推动报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将各类资源向街道社区聚合,服务向社区、小区、庭院延伸。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双轴心”功能,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科学分类设置共驻共建项目和服务岗位,做到服务项目、推进节点、完成质量“三公开”。组建报到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围绕重大节日、重点工作、突发事件等,服从街道社区统一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助社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市区两级报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依托城区76个社区服务阵地,集中完成志愿服务项目523个,榆阳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已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推行治理“联抓”,聚实工作合力。以小区治理为重点,成立红色业主委员会和红色物业141个,建红管家小组、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小区自治组织199个,推行支部建在巷道上,建立院落议事小屋,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推动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下沉网格,动员报到党员干部和“三官一律”进小区、进院落,培育出了“彩玲调解室”“老马工作室”“老张人民调解室”等34个全市知名的调解组织,成功调处民事纠纷345件。全面推行“街巷长制”“街楼院制”,落实辖区单位党组织巡查文明创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职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行措施“联动”,夯实工作保障。建立通报反馈机制,每半年将报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共驻共建、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通报反馈,形成制度闭环。建立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评价积分机制,设定年度积分不少于10分,注重发挥群众评价主体作用,采取志愿服务积分与公益积分相结合,实行“双向积分、同步记录”,调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性。推动智慧平台建设,指导街道运用现有信息系统,进行线上发布活动(项目),线上认领参与形式,解决群众所需所求,沙河路街道开发“双报到”“双考双评”信息平台,实现项目发布、线上认领、实地报到、积分认定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推动“双报到”工作常态化。
推行成效“联评”,压实履职责任。建立“年度考核互听意见、干部考察互作鉴定等”为主要内容的“双考双评”机制,组织召开党员群众民主评议会,对街道社区和报到单位共驻共建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负面清单,报到单位被考核评价为“一般”等次及以下的,年度考核分值核减20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考察对象被提出“不同意”鉴定意见的,暂停考察程序,用严格的刚性制度,倒逼街道社区和部门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主动履职。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