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交口乡自强村:聚焦“三个三”抓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自强村位于交口乡西北边界,紧邻“国道241”公路;与郭道镇相邻;辖区除主村自强村外,还包括后泉沟、上庄则两个自然村,共有126户,327口人;党员13名(其中女党员2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强村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动员群众,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做到“三学”,让党史学习教育滋养精神
丰富形式“深入学”。在组织党员自学的基础上,以集中学、结对帮学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强村党支部明确集中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清单,绘好“路线图”、确定“课程表”,确保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季季有高潮、全年不断线。
拓宽渠道“自助学”。自强村党支部搭建“乡村大喇叭”平台,每天定时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红色经典歌曲等。让党史学习教育家家晓、人人知,用悦耳的歌声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活”起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田间地头,生动形象的将党史知识贯穿到生活角角落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绿色夜校“体验学”。借助“身边的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该村成立《党史我来讲》教育宣讲团,依托沁源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沁源围困战历史精神,组织党员、干部、熟悉红色故事的同志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沁源围困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发挥先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入脑入心。
坚持实现“三式”,让党员干部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清单式管理。提前制定学党史工作方案和课程安排,列出学习书目和材料,让党员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史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深深扎根。支部按照党史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研讨交流学、个人自学等方式结合进行,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4次、学习研讨2次,自学篇目10篇。
结对式推动。以“领导督促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干部群众对帮学”的模式,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格局。紧盯农村基层年老体弱党员、知识层次不高的党员等特殊群体,采取分门别类送学的模式,不让一个同志掉队,确保党史学习全员参与、实现全覆盖。
套餐式服务。针对老党员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实情,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邀请党史知识渊博的老师、革命先辈后代等定期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书报到家、送学上门,使老党员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扩大宣传力度、凝聚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党史的热情。
坚持办好“三事”,让基层组织成为坚强堡垒
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成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联系点,办好群众身边的三件大事。
办好生态大事。为不断引导村民将警示教育转化成为行动自觉,将春季防火工作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为美丽自强增添新绿,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党史、办实事——义务劳动展风采,植树护绿美家园”活动,在荒地栽种杨树700余棵,柳树400余棵,让红色精神播撒绿色希望。
办好民生实事。2020年,村党支部鼓励农大毕业的赵鹏程返乡创业,成立了沁源县禾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入股的方式共同在该村建立大棚5座,通过示范种植香菇,对香菇种植技术、市场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今年以来,自强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自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计划建设林下大棚9座,规模为宽8m,长30m,预计每座大棚可容1万香菇菌棒,9座大棚共容9万棒。项目完成后,9万菌棒每棒正常产菇1.5斤,年产香菇13.5万斤,均价每斤5元,毛利67.5万元,劳务开支10万元,菌棒45万元,每年可获12.5万元纯利。
办好家务琐事。解决出行难、吃水难、发展慢的问题。为充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把“学党史、办实事”落到实处,两名党员对严重损坏的上庄则道路进行维修;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对管道认真排查,找出问题,亲自动手,对堵塞、爆裂的管道处进行疏通、处理。经过两天的奋力苦干,恢复正常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