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书籍的读后感《革命者》读后感
革命书籍的读后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书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下是为大家收集到的革命书籍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革命书籍的读后感一: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800字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未来学家,著有《第三次浪潮》、《未来的冲击》、《权利的转移》、《财富的革命》等书,其中,《第三次浪潮》是一部给几代人指明未来方向的不朽经典,思想震撼至今不绝,持续热销二十年,已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全球发行上千万册。
在《第三次浪潮》中,作者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名曰“第三次浪潮文明”。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1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设计的一种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
每一次新浪潮的出现,都是以旧的浪潮为基础。在浪潮不断更变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文明也伴随而产生。我们现在正经历着第二次浪潮文明向第三次浪潮文明转变的过程,结果会怎样,现在尚无定论。但可以说的是,没有人可以创造历史,2我们都是历史洪流中的泥沙,选择不同的方向产生不同的结局,可以说是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选择的结果。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洪流也是不可阻挡,我们只有好好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才能不至于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笑傲明天。
革命书籍的读后感二: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他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以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一幅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他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以满腔沸腾的热血,写下了这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刻于心的民族记忆。
他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这部伟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这是一部灵魂的屈辱史。日军侵华了,北平沦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间被打乱了,民族一百年来蒙受的屈辱达到顶点了,形形色色的灵魂也趋势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铁蹄践踏的背后,是卢沟桥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胡同里各色人物荣辱3沉浮与生死存亡的形象写照下,透露出的是战火对一个民族灵魂的侮辱。全书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变化,以小见大,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恶。一夜之间,梦魇出现,各色灵魂争相着淋漓上演……
这是一部灵魂的展现史。这里有如瑞宣般爱家爱国人士被逼无奈的心理斗争,有如冠晓荷和大赤包以及瑞丰那位时髦太太般家贼汉奸们丑恶嘴脸,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样不甘苟活于世,对侵略者的屠刀奋起挥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孙七、金三爷,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长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爷夫妇的“老好人”形象在彻头彻尾地淋漓尽现,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面”的执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这些都在老舍的笔下一一上演,无所事事中透露着愤慨,轻松幽默中引人深思。
这是一部灵魂的觉醒史。战争激怒了人,也改变了灵魂。虽然招弟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日伪的特务,让人心寒,然而钱默吟却被战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旧式知识分子激怒成投笔从戎的革命者,也让矛盾的高第与瑞全并肩作战,让祈老爷子抱着妞妞4去找日本人算账,让小崔和李四爷等人不乏悲壮地为革命而牺牲……这足以让人喟叹,让人震撼!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了解到了在枪炮的雷鸣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质的性格,它让我们不断地理解与反思。而透过这部国民史,我们又读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他轻松幽默的笔调里有的是满腔的愤慨,嘲笑讽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颗对家国拳拳之爱的心,是对国民蒙昧强有力的呼唤,是对胜利最急切的渴望与坚信。
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革命书籍的读后感三: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2000字
1944年9月5日,一名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普通共产党员和普通战士,牺牲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他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张思德同志。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5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一个普通战士之所以引起领袖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所在。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既为党和军队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和军队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直至今天,在中国武装力量的队列中,仍有着这样标准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从孩提时代开始,我就读过这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且早就能完整地背下来。其中的很多经典话语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来,并能适时地用在不同场合。
小时候读这篇文章,只觉得通俗易懂,大概意义清楚,难以往深处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增多以及相关知6识的丰富,我才逐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内涵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因此,现在每每读来,总觉得豁然开朗。
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拜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读罢遐思,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六十余年过去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巨大成就证明,党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自身队伍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辉煌。在著名的淮海战役胜利之后,陈毅同志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这也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
六十余年过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不息。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血肉相连,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救人民于水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光照千秋。同样,人民群众也给予党和人民军队以无私的厚爱,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如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的妇女用乳汁救护解放军战士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伟大的渡江战役中,解放区人民支前参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解放军将士们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人民群众就是渡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