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市年轻干部一线淬炼成长“青”尽所能,苔花盛开
从西九路社区战疫网格化建设,到汤图满族乡战贫“回头看”行动;从信访一线实打实压茬选派,到四轮巡察硬碰硬集中抽调;从面对面结对帮联,到屏对屏“云端充电”……在“煤都”辽宁抚顺这片黑土地上、浑河岸边,年轻干部如苔花般,绽放在为民服务的每一个角落。
近两年来,抚顺市以“脑中有弦、心中有民、胸中有数、眼中有活、手中有招”作为培养选拔标准,实施年轻干部战略培养工程,以实地实岗实训、双向挂职锻炼、导师结对帮联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脚底沾泥
心里有底
“去贫困户家宣讲扶贫政策,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堆,贫困户却还是听不懂,这让我很受挫。”朱月鹏,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副镇长,他在基层挂职最大的收获就是“干工作必须接地气”。打开笔记本,满满当当记的都是他对扶贫政策的总结,“后来入户宣讲,我都提前做好功课,将文件上的规范表述转换成大白话,提高工作效率,拉近和群众距离。”朱月鹏说。
像朱月鹏一样,从“不适应”到“搞得定”,是多数挂职年轻干部都有过的心理历程。以“早在其位,早谋其事,早压担子早成长”为培养导向,抚顺市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倍增计划,采取“基层锻炼+实践培养”方式,把市直部门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放到乡镇一线、吃劲岗位上历练,到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成长。
“通过递进式培养,给优秀年轻干部铺路压担,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墩苗中成长。”抚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导师帮联
成长加速
共青团抚顺市委机关党总支组织部长黄翠婷,毕业后长期在市直机关工作,面对面接触群众工作比较少,市委组织部将其作为市直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市信访局进行实践锻炼。
回顾信访局锻炼的那段日子,每当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手足无措时,黄翠婷都会想起“导师”传授的“四个一样”群众工作法:对初访者像熟人一样,对重访者像朋友一样,对老弱病残者像亲人一样,对提出问题建议者像客人一样。“今年,我挂职望花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到任后第一次到所辖曙光社区调研,就能跟群众打成一片,这很大程度得益于那次信访锻炼经历。”黄翠婷说。
导师结对帮联机制,是抚顺市帮助年轻干部成长的又一探索。根据年轻干部工作岗位、专业特长和短板缺口等实际情况,择优选取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及挂职部门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导师,一对一结对帮联,突出思想引导和业务指导,在具体工作中手把手传授年轻干部,量身制定政治引领、素养提升、业务锻炼等计划。
双向挂职
扎根沃土
“双向挂职让我们见世面、转观念、强能力,为夺取战疫扶贫双胜利挥洒青春汗水。”抚顺县汤图满族乡“90后”副乡长臧情感慨道。
臧情所说的双向挂职在抚顺市已经推广了一年有余,无论是“上挂”还是“下派”,217名各领域挂职年轻干部,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在乡村热土,在市县乡、企事业和党政群之间穿针引线,积极推进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之间深度交流、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4名年轻干部下派到县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挂职;县区15名年轻干部上挂到市直综合部门历练;13名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以“80、90后”为主体的36名年轻干部进村入户实地排查脱贫成效;42名年轻干部到信访一线实岗实训……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藏情等一大批年轻干部的成长,更说明了抚顺市各级各类各领域实践锻炼逐渐走向多样化,形式上呈现出“四个转变”:从单向挂职到双向挂职,出台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的实施方案,开展市直部门和县乡互派干部挂职;从短期锻炼到长期培养,把信访机构打造成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实训时间由1个月延长至6个月,提高年轻干部战斗力;从单一挂职到挂职和任职结合,推进从市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村第一书记工作常态化;从纵向挂职到横向挂职,在打破层级推动市县乡三级党政干部上下互挂交流基础上,推行党政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类干部互派培养。
抚顺市通过强化整体功能,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做到“共振性”与“互补性”有机统一;注重实践检验,做到“平时建”与“战时练”有机统一;抓好责任落实,做到“书记抓”与“组织管”有机统一。创新实施“战略培养1234工程”,通过规划一张蓝图、出台两个方案、压实三个责任、推动四个一批等系列硬核举措,深入开展战略储备计划,实现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储备达到500人左右。计划运行以来,新提拔的市委管理干部中,“75后”县处级干部达到1/6;新提拔的县(区)委管理干部中,“80后”正科级、“90后”副科级干部超过1/3,将年轻干部打造成推动抚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通讯员 刘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