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核心阅读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小区治理有方,城市治理才有序。近些年来,昆明市通过小区建支部、互联互动、统筹资源等措施,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往深处走、往实处干,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效能,社区成了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小区事务千头万绪,力量有限,如何破解管不到、管不好难题
家门口建起党支部
●目前,昆明市已累计组建小区党支部1196个,覆盖居民小区3860个,打破了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清晨,78岁的李孝莲在小区的绿荫下和邻居闲谈。她感慨道:“在这个小区住了50多年,现在环境好了,车有地方停了,还给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真要感谢小区党支部!”
李孝莲家住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五华山社区华山西路82号院,是单位型住宅小区,自“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成为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公共区域乱堆乱放、车辆乱停等问题凸显出来,居民意见大。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统一住户意见。五华山社区以华山西路82号为中心,覆盖周边68号、76号、78号等7个院落,五华山社区第三居民区党支部在此成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82号院200多户居民投票引进了一家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第三居民区党支部有12名党员,其中11名为小区居民,1名为物业公司骨干,担任兼职副书记,12名党员的照片全部张贴在公告栏,亮身份、亮承诺,共同推进小区治理。
“党支部的成立让小区治理有了核心,支部党员在源头发现问题,引领物业公司、业委会为群众解决问题,也能带动小区里的党员、楼栋长积极参与治理,还破解了社区人少事多,管理不到位的难题。”五华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永梅说。
在82号院实现有序管理的基础上,五华山社区逐步探索将物业服务覆盖到了周边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实现“一拖N”小区连片管理,推进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
2020年,昆明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该市已累计组建小区党支部1196个,覆盖居民小区3860个,实现组织覆盖88.87%,工作覆盖100%,使小区内各类党员行动起来。
像五华山社区一样,昆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户数相对较少、人员相对集中的老旧居民小区成立联合党支部,领导所覆盖居民小区积极引入物业企业规范管理,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在商品房住宅居民小区,通过单独成立党支部,吸纳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负责人进入居民小区党支部领导班子,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共同推进小区治理;在单位型住宅居民小区,依托单位党组织或离退休党组织,通过吸纳为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等方式,推动居民小区由所属单位履行党建与物业“双覆盖”职责;在“村改居”社区,以居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建立党支部。城中村没有居民小组的,结合居民居住地地缘分界,依靠居民党员建立居民小区党支部,对区域内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管理。
在组织覆盖的基础上,昆明市因地制宜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在矛盾问题较多或小区党员中暂无合适人选的小区,选派社区党组织委员或社区干部中的优秀党员到小区党支部任书记;对条件成熟且小区党员中有合适人选的小区,发掘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推选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物业服务企业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小区,探索由物业服务企业尤其是“红色物业”的优秀党员担任书记。
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将治理“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统筹资源共驻共建
●推广“吹哨报到”机制,全面构建党政社群多元化服务体系
呈贡区龙城社区地处老县城中心城区,社区所辖0.3平方公里内就有78个老旧小区,且多是十户、二十户为一个小区的单位型老旧小区。为了方便管理,龙城社区将所辖老旧小区划分为4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上建立了一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打通了从居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到小区党支部、社区党委的基层治理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区域化共驻共建的“党建超市”,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先锋志愿队和200余人的夕阳红志愿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社区内各单位、各行业党员、居民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以龙城街商贸综合退休支部为例,所覆盖的两个小区都是单位型的老旧小区,支部48名党员,有43名是离退休干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面对小区住户少无法引入物业的实际,老党员带头发动小区住户成立小区住户管理委员会,制定小区管理制度,带头遵守,并成立了“银发生辉”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活动。在各方力量和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像呈贡区一样,昆明市在推行居民小区党建时,高度重视以社区为原点,辐射带动各类党员发挥作用。对无职党员及离退休党员,引导其将组织关系转入小区党支部,并积极发挥作用;对于不便转组织关系的,通过聘为居民小区党支部兼职委员、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帮助居民小区党支部抓好党建工作;对社区辖区内的在职党员,全市深化开展了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累计推动2036个机关党组织、93729名党员到小区开展绿化美化、宣传宣讲、关怀慰问等报到服务,推动机关党组织职能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效能。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服务小区治理,各社区创新方式,依托居民小区党支部接待日、走访日等制度,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小区党支部依托各类党建联盟主体,对接、整合下沉进入小区的各类党政社群资源,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进小区、社工服务进小区、物业服务进小区、志愿服务进小区,全面构建党政社群多元化小区服务体系。
为推进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昆明市以居民小区党支部为重要管理单元,对网格进行调整优化,将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片区警务员、环卫保洁人员、流动人口专管员等“九大员”全部划分下沉到居民区,推动所属不同网格的网格员、工作经费、服务资源整合下沉到居民区党支部,切实提升居民区党支部统筹协调的能力。
有了完善的机制保障,小区党支部从源头发现群众真实诉求,快速调动身边的资源力量解决。对于党支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依托全市广泛推广的“吹哨报到”机制,向社区、街道快速反映问题,吹响“哨源”,让相关责任部门解决问题,促进了群众身边急事难事的快速解决。
社区、业委会、物业各站一边,如何促进各方良性互动、同向发力
健全互联互动机制
●赋予居民区党支部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权等5项权力,完善“红色物业”评价体系
业委会不能服众、物业企业监督难一直是困扰小区的治理难题。昆明市通过赋予党支部权利、健全互联互动机制,着力构建以居民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居民区治理体系,用党建“红绳”拉紧惠民责任链条,让社区治理始终以群众利益为中心展开。
首先,该市明确居民小区党支部在治理中发挥好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的作用,赋予居民区党支部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权、公共事项建议权、业委会人选推荐权、物业服务监督权、在职党员评议权5项权力,有效解决居民小区党支部“履职无据”的问题,彰显支部在居民小组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准居民区治理工作方向。
同时,全市建立健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企业“三方”互联互动机制,发挥居民小区党支部在协调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与物业服务企业关系中的作用,及时沟通、协调、处理涉及物业服务的各类具体问题,有效把各类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转化为小区党支部内部的沟通与合作,既化解了矛盾,又强化了党的领导。
位于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江路社区的金康园小区建于1999年,是一个有着1099户业主的老旧小区。多年来,用水管道老化失修一直是住户的一块“心病”。由于物业管理不到位等种种原因,金康园小区错过了全市一户一表改造,服役20多年的管道破损严重,楼上洗澡楼下淋雨的情况时有发生,用水量也不明不白,居民缴纳的水电费时常都是“糊涂账”,居民和物业矛盾一时间难以调解。
针对物业的“不作为”,金康园小区庭院党支部在金江路社区领导下迎难而上,组织居民投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积极与物业方进行谈判。在谈判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逐户征求居民意见签字,解聘了原本的物业公司,全面领导居民自治。
之后,业委会成立了物业管理办公室,积极联系自来水公司,很快完成了小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在小区党支部的监督和领导下,金康园小区的居民自治有序开展,业委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章程,财务支出状况每半年公开一次。小区停车位规划,地下管网的清掏、摄像头的增设、单元门的修缮、绿化带的美化等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项目逐步推进,居民无不拍手称赞。居民王若璇说:“我们交的管理费是20年前的价格,但换回的服务是超值的,去年年底业委会还用剩下的资金为居民发了大米。”
总结金康园群众自治的经验,金康园庭院党支部书记王卫平说:“我们支部有三位成员是业委会委员,大家有事一起商量,有难题向社区党委反映,有支部的监督,群众也放心业委会的管理。”
官渡区物业行业党委建立“两评议”考核机制,完善“红色物业”评价体系。年终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开展“组织评”“群众评”对物业公司进行评价。对物业公司履职尽责情况、居民群众满意度等作出评价,实时掌握群众满意度与需求。
有了党支部的监督指导,物业、业委会同向发力,更好地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