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奋进,开拓创新实干
鸟瞰柳林县三交古镇,峰峦起伏,枣树成林,黄河蜿蜒。这里是黄河渡口之一,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如今, 三交镇在推进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向前迈进。本报记者刘通摄
山西财经大学内,医护人员正在为师生接种疫苗。本报记者阮洋摄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为太原美丽的山水画卷再添新彩。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山西张壁古堡首届山地自行车公开赛举办。省体育局供图
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育等各领域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建设总体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社会建设福利。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条件一样的优质幼儿园,真好!”记者在芮城县风陵渡镇采访时,碰到了送孙子上幼儿园的王大爷。他告诉记者,现在乡镇学校软、硬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教育设施还是教育理念,都很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普及程度、精准扶贫、服务能力、保障水平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80%,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99.96%,2018年我省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国家认定,现在正向着优质均衡的目标迈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20%,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国家工程累计投入121.98亿元,有力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83个县市区,惠及学生433.54万人次。
在山阴县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患者的检查结果可通过蓝牙传输进入县乡一体化网络系统,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可借助远程会诊系统为远在数十公里外的村民看病。10月中旬,在北周庄镇卫生院就诊的村民苏文武告诉记者:“不用多跑路,在卫生院就能通过大屏幕请县医院医生给我看病。深化医改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卫生健康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全省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构建起横向到边百花齐放、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相继启动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136”兴医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中医药强省战略等,受益患者达60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117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实行“六统一”管理,全省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三晋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到“十三五”末,全省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有力构筑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切实担负起保护黄河千秋大计、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山西美丽家园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全国率先设置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积极推进环保督察。突出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坚决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2020年,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厚植创新生态发展沃土,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水平,积极营造支持创新创业氛围,奋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为破除“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我省以工业、教育、医疗等创新密集领域为重点实施“111”“1331”“136”三大创新工程,山西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大数据、半导体、光电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在科技兴省方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积极主动走出校园,与全省各市、县两级政府及企业对接交流,一起把脉转型发展路上的症结,合力攻关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据统计,2020年山西省高校共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3368项,项目经费达到6.64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118%和171%。
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我省始终树立“大群体”工作格局,把群众体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民健身意识不断提升。近年来,我省积极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成多个免费、低收费开放的体育场馆、城市健身步道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等,农村体育设施也愈加完善,全民健身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2077.9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46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到7.2万人,占总人口的2‰。不断上扬的数字,折射出百姓旺盛的健身需求。此外,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各级政府充分利用节假日契机,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体育部门还与教育、农业农村、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适时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赛事等,并在省运会上增设了群众体育组别。每年县级以上全民健身活动达3000余次,直接参与人数达280余万人次。
放眼万里前程远,好风催我挂帆行。综观过去,我省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推进,成绩令人瞩目。“十四五”大幕已启,我省将继续推进各项社会建设事业深入发展,把社会建设的美好蓝图落实落细落地,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利民惠民的具体行动,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