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四同步”探索移民社区治理“新路子,”
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发展”,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后续扶持和多方共治,着力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桥头堡”。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成立了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移民”的社区化管理服务新模式,以“党工委+党支部+楼栋党员服务小组”为架构,组织农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140名党员,组成28个楼栋党员服务小组,以村两委干部和组织服务能力较强、服务群众热情较高的居民为主,选择144名搬迁户居民担任楼长、单元长,充分调动党组织以及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力量全覆盖。移民新区党工委、各搬迁村党支部严格执行“四诺四评”制度,实现以“诺”立身,以“评”立信,持续提升社区党组织单元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以党建带动群建,增强群团组织活力,建立妇联、团委、工会、机关工委等党群组织,促进群众自治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就业增收,打造社区治理“强引擎”。以提升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和务工收入为抓手,以人社培训基地和扶贫产业园企业为依托,发布用工信息49条,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电工电焊、计算机、美容、育婴等多场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员650人;组织现场招聘会、创业就业咨询会4次,为3231人提供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推进正方利民建材产业园东区建设,增加1000个门槛较低的普工岗位、300个要求较高的技工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务工。针对大龄低技能群众,积极沟通协调社区物业公司和扶贫产业园企业,增加保安、保洁和辅工岗位等就业岗位200多个;利用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100多人。依托通航粮贸、博城蔬菜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实施土地流转,流转搬迁户土地4.2万亩,其中2214亩土地用来规划建设黄花扶贫种植基地,让移民群众由“地里刨食”变“土里掘金”,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依托划分的临街门店,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空间,发展集贸市场、特色餐饮和黑陶加工家庭作坊等产业,增加搬迁群众经营性收益的比重。
凝聚多方力量,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突出自治增活力。以万家乐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实现“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户为单位建立居民信息台账,以楼栋单元设立楼长和单元长,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突出法治保平安。针对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创建活动,设立综治中心和警务室、司法服务室,聘请专兼职矛调员4人,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14余次,侦破治安案件4起,提供问题线索10条。安装枪机54台、球机3台及3*4监控拼接屏,实现社区监控全覆盖。做好矛盾排查调解,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遇事有人管,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成功化解矛盾146件,调解8起矛盾纠纷案。突出德治树新风。组织开展“敬老孝亲”“孝儿贤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对涌现出的正面典型进行表彰;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办理制度,引领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完善公共服务,架起社区治理“连心桥”。以标准化为引领,推动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围绕党建、社保、民政、扶贫、信访接待、教育卫生等服务群众事项,打造“一站式”“共享式”中心阵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利用社区公共医疗场所,组织开展义诊11次,免费为居民进行体检,并答疑解忧,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着力推进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在辖区内修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处,文化活动广场3个,配套图书9000余册,配套体育健身器材50件。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导向,组建秧歌、威风锣鼓等群众文艺队伍10余支,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建党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电影放映、文体比赛、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使搬迁群众在互动交往中交流感情,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撰稿人:武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