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持续激荡清风正气——晋城市下大力气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纪实
太行日报记者 裴囡囡 干事创业靠干部,干部担当看作风。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执着,坚持把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消极因素,持续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大信号,干部作风实现大转变,工作效率得到大提升,凝聚起领跑新赛道、领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是从根子上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坚定理想信念。
全市党员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准确把握精髓要义,坚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仰,转化为统筹谋划、开展工作的思路办法,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第一时间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热潮,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找方法、找答案、找路径,不断细化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以更强干劲、更奋进姿态,投身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实践,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一时间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不断巩固提升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形成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第一时间在全市上下开展“彻底肃清张茂才腐败流毒影响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坚持肃建并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锻造优良党风政风,持续正本清源。
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作用,通过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堤,实现党性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好作风是抓出来,更是带出来的。抓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关键少数以身作则,关键岗位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清风正气自然来。
坚决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贯穿履职尽责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带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简”“减”同志关系、“严”“严”组织关系,树牢“严管才是厚爱”理念,用好“第一种形态”,敢于当“黑脸包公”,着力破除特权思想和歪风邪气,持续改善政治生态。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巡察主体责任,用好巡察利剑。今年4月15日,市委书记张志川亲自对6县(市、区)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巡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各县(市、区)委书记争先以巡察为契机,自觉审视干部队伍在政治纪律、工作状态、生活作风等方面是否存在“贪、懒、散、慢、虚”以及漠视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坚持把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监督”统筹衔接,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把执纪问责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严肃查处了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斌,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太林,市住建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市公用事业建设局原副局长任香平,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原主任刘菊林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强有力震慑,狠刹歪风邪气。截至7月底,共受理信访举报2022件,立案80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25人,移送审查起诉24人。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闻令而动抓监督。紧紧扭住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突出监督疫情防控指令执行,严肃查处临阵脱逃、擅离职守等行为。截至7月底,共下发整改建议书、提醒函、督办函101份,问责党组织24个,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315人,特别是严肃查处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拒诊等突出问题。
聚焦决胜小康和决战脱贫,出台《2020年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2020年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巡视巡察整改情况以及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聚焦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专项督查,发现一般性问题212件、问题线索73件,约谈173人次,下发整改意见43份;紧盯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99起、处理289人。
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紧盯教育、医疗、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社保低保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截至7月底,共查处微腐败547件、处理83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5人。
严厉整治人防系统腐败问题,聚焦6方面20项内容,查漏洞、找问题、挖线索,逐条逐项深入整改。今年以来,共立案3件、查处6人,追缴易地建设费用906余万元。
出重拳开展能源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出台《能源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督导调研方案》,坚决查处贪污侵占、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问题。截至7月底,掌握问题线索44件,立案查处14件、处理2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人,组织处理8人。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精准打击,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件、处理45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严格执纪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必须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出台《市纪委监委重要时间节点监督检查发现“四风”问题线索快查快处工作办法》;紧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电子红包、不吃公款吃老板、私车公养等突出问题,紧盯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县乡基层领导干部,加大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力度;紧盯“四风”新动向和错峰违纪等问题,实行精细化地毯式摸排,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露头就打,严防“四风”问题反弹,运用纪检监察建议,督促细化规定,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作风教育和作风整治。今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284件、处理35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0人,通报曝光“四风”问题7次35起。
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不担当、不作为,新官不理旧账、冷硬横推,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五类问题,督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列明问题清单,带头查摆整改,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追到底。今年以来,共查摆突出问题1.24万余个,制定整改措施3.1万余条;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66件,处理29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人。
始终将正风肃纪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出台《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生态的意见》,聚焦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7方面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为企业发展扫清“路障”,为晋城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保驾护航。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先后走访198家企业,解决了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牢了纠治“四风”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
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大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培植良好政治生态的最有效途径。
坚持注重从政治上考察识别干部,对政治上不过关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今年以来共对97名干部作出不予提名或表彰建议。
出台《关于正确把握改革创新中的纪法界限、激励干部奋发有为的意见》,从纪检监察角度作出规定,旗帜鲜明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1-7月份,共对7家单位、24名干部30件检举控告进行甄别研判转相关单位依规处理,向社会传递了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信号。
坚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出台《晋城市乡镇“三农”工作专项考核办法》,根据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县两级共推选表现突出干部307名,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极大激发了干部干事热情。
注重年轻干部培养,启动年轻干部“墩苗”行动,先期选派3名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到乡镇吃劲岗位任职历练。3年内2次组织优秀年轻副处级干部非定向推选,40余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奔赴全市各条战线不同岗位。
坚持打造人才高地,激发干事创业强大活力。出台《关于激励高层次人才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和《晋城市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两项“人才新政”,在引才方式、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租房购房、科研创新、创业扶持、奖励激励等方面,提供最大政策支持,加快引才步伐。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已先后引进544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持续深化与德国GIZ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线上培训,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晋城俨然已经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一片沃土。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透过光阴之镜,可以清楚看到晋城坚持不懈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政治生态持续激荡清风正气。当此之际,全市上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刻不停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凝聚更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