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研究,供大家参考。
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研究
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高中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
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使得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
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分层作业模式。
2、选题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内容
1、课题研究的视角
主要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作业、学生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研究的目的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作业的模式。
(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
(5)通过作业的有效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
(3)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4、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⑴学生完成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⑵教师布置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⑶影响学生作业有效因素的调查分析。
⑷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研究。
⑸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⑹个别不做数学作业学生、个别抄袭数学作业学生、个别做作业无中间推理计算过程的学生的个案研究;
⑺促进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⑻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契机。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作业没有实效,那怎么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2)通过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获得数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做作业“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
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把握知识能力的需要。
②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③本课题的研究,是教师减负,学生减负的需要。
④本校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于研究中的有行成果,有着广泛推广、验证的条件和机会。
四、研究的对象
兰光小学六年级56人
纳、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
主持人王军曾参与省级《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本组老师的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营造了教科研的氛围。全组老师围绕这一课题的展开研究,使集体备课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使团队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利用对学生作业研究为载体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
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3)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性的作业设计。
(4)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成员中蔡永青、王志伟等同志都参加过课题研究,再有本组有浓郁的教科研气氛,教师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纲要,一定可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
4、资料设备
计算机、网络、图书馆、资料、调查统计等
5、科研手段等
1、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素材。
2、调查法。分别调查研究前后,学生的素质状况。
3、调查统计对照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对照实施。
4、对比法。对比新旧教材的差异和要求,获得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们
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基础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有关高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理论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作业布置批改教学反思 作业 批改 布置
上一篇:小学数学备课检查情况总结
下一篇:一则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