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工信息范文9篇
2、党旗在雪域高原引领疫线抗“疫”
3、“党建+”点燃秀美乡村“动力引擎”
4、在职党员进社区“做”出实效
5、“四项举措”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6、靶向施策激发社区党员队伍新活力
7、建立信息宣传 “四专”工作机制
8、支部委员“看客”意识亟待转变
9、新发展党员质量问题有待解决
打造党建综合体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难题
为解决党建阵地标识不明显、党组织吸引力不强、服务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难题,近年来,焦作市坚持把提升党建阵地功能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在群众生活比较集中的区域,稿子铺整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建设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障、综合服务、议事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增强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305个农村党建综合体。
合理化布局,推动活动场所由“分散”变“集中”。印发《关于开展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综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整合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产业扶持等各类资金、项目和资源,按照符合实际、满足需求、规模适当的原则,稿子铺整理,通过新建、租赁、置换等方式,因村施策建设党建综合体。坚持分步推进,通过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方式,逐步完善推进。加大统筹力度,推动行政办公、便民服务、议事协调、文体娱乐、托老托幼等设施向党建综合体集聚,形成“一核多翼”的综合性党建阵地。
集约化管理,推动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主动”。按照“功能多集聚、服务多下沉、群众少跑腿"原则,将党建综合体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逐步将县级政务事项“上网上线”,737项服务事项可直接在党建综合体网上办理。同时,在行政村比较集中区域选择一个党建综合体,设置村级“放管服”便民服务中心,梳理6类29项便民事项清单,由派驻的县乡工作人员现场受理办理,实现家门口服务事项“一次办结”。
社会化运营,推动参与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改变党建综合体仅靠政府“买单”、少数村“两委”干部管理运行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驻地单位、村民骨干、乡贤能人等多方力量参与建设。支持有资质的社会资本进入慈善幸福院、托幼中心、便民服务等领域,增强党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已有53家社会组织参与。允许各村将空闲房屋、土地出租,稿子铺整理,或进行村企联建联办,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开办舞蹈培训班、作业辅导班等服务项目,既满足不同层次群众需求,又增加村集体收入。
制度化保障,推动作用发挥从“有求必应”转向“一呼百应”。发挥党建综合体“吸附”效应,建立干部帮扶联系机制,在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基础上,每周二固定开展市县直机关干部下村蹲点,听民意、查实情、解难题,2018年以来,659个机关单位与农村支部结对子,先后到村帮助解决问题3.2万余个。健全党员群众参与机制,将党建综合体建成党员教育主阵地,每月固定一天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托党建综合体,建立乡士人才“月联系、季碰面、年座谈”制度,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致富创业能力。成立农村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让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党旗在雪域高原引领疫线抗“疫”
党的组织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优势。四川甘孜新龙坚持把党旗插在雪域一线抗“疫”阵地、把党的组织全覆盖疫情防控一线主战场,有力实现“哪里有疫情防控,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覆盖”。
建立临时支部,引领疫线冲锋。压实县级各机关党组织和19个乡镇党委责任,坚持“应建尽建、重点配建”原则,稿子铺整理,在临时医学观测点、东西南北各交通出入口检测卡点、辖区出入主干道检测点、网格化巡查点,党员志愿服务点等疫情防控重地设立临时党支部10个,累计凝聚一线抗疫党员干部2000余人。特别针对进入新龙境内南北交通要道和进入县城人员流动较多雅砻江沿路分别设立临时党支部,抽调专人、车辆不间断巡逻,疏散、引导群众居家休闲近1万人次。
优化防控机制,整合疫线资源。整合工作力量成立疫情防控督导组,按照县疫情指挥部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工作部署、人员摸排、卡点安全检查、在岗值班值守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做到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全覆盖、无盲区”;结合县城街巷、乡镇村(社区)布局、新旧小区差异、防控设施配置等因素,对全县55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9个乡镇、95个行政村1个社区、4个重点小区建立党组织疫情防控机制,每天定时向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告疫情情况,破除各单位 “各自为政”“各防各的”防控弊端,构建“一张网、一盘棋”集约高效的联防联控格局。
强化基层党委,推动疫线落实。强化19个乡镇党委工作职能,根据各乡镇下辖村级党组织数量、幅员面积、村民居住等情况,落实县级部门包乡、稿子铺整理,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责任机制,压实县级领导抓乡、乡镇党政一把手抓村、包村干部及村组干部抓组和户,一层盯一层、层层抓落实疫情防控。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督导落实”三大作用,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责任体系,让党的旗帜在雪域高原引领一线抗“疫”,切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党建+”点燃秀美乡村“动力引擎”
近年来,横峰县探索“党建+秀美乡村建设”模式,把基层党建作为“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一条富有横峰特色的党建引领秀美乡村建设之路。
“三级书记”一起抓,打造 “书记工程”。县委书记当“一线总指挥”。把抓秀美乡村建设作为履行党建第一责任的重要抓手,纳入乡村两级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县四套班子秀美乡村建设巡查机制,把考核成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提拔重用秀美乡村建设分管领导13名。乡镇党委书记做“施工队长”。实行乡镇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秀美乡村点机制,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开展巡查、评比活动,通过树、评、奖、惩等激励约束措施,推动秀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做“班组长”。以村支书为“业主”,参与主导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全过程,探索“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模式,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推动产村融合发展。近年来,在秀美乡村建设一线,1名村支书被提拔,12名考录事业编。
党员干部带头干,推进 “模范工程”。为全县3600余户党员家庭统一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推行党员“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设置村务监督、经济发展、社会公益、新风典范等4大类16种“共产党员户”。结合实际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行动,推行党员带头五拆五清、义务劳动等2.8万余人次,引领群众参与无偿拆除“三房”8960栋,拆除围墙87千米。实施“三合三问”机制,既通过联合开展组织生活、结合民主评议党员、融合中心工作,组织党员自评问、互评问、群众评议问,检验是否为合格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亮出工作业绩,强化服务农村发展意识。
引领群众一起干,推动 “民心工程”。强化组织引领,因地制宜组建村民理事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和乡友促进会等“四会”组织,引导党员群众投身秀美乡村建设全过程。目前建成“四会”组织406个2837人,其中党员1185人,占比达41.8%。建立 “双向”培养机制,鼓励党小组长担任“四会”负责人,成为中坚力量,一年来在“四会”组织中发展党员35名、入党积极分子157名。注重从“四会”组织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02名组织成员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选派到村“两委”跟班学习,17名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巡查区域内“四会”组织运行情况,对发挥作用不明显、群众反映不佳的,由乡村派出工作组进行专项整顿,罢免履职不力的负责人26名。
在职党员进社区“做”出实效
龙岩市以打造红土幸福社区为抓手,在“做”字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用实际行动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创新管理模式,让在职党员“做”有动力。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管理的方法,着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推进、活动难组织问题。在线下,构建纵向由党组织统领、横向由志愿服务队牵头,稿子铺整理,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立体网格”,统筹管理663个网格临时党支部及编入的33728名党员。在线上,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涵盖党员报到情况、爱好特长、服务意向、服务表现等内容在内的数据库,通过强化分级管理、过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在职党员认岗领职的精准性与匹配度。
丰富活动载体,让在职党员“做”出成效。针对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展“五个先锋”活动,引导在职党员争当模范居民先锋、民情收集先锋、政策宣传先锋、纠纷调解先锋、志愿服务先锋。在不同社区试点培育社区急救、居家养老、4点钟学校、平安社区、残疾人扶助、物业管理、食品安全等服务项目,结合开展“为什么进社区、到社区干什么、到社区怎么干”大讨论,以及采取佩带实名党徽亮身份等举措,引导在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提升服务实效。同时,建立82个市县领导社区联系点,促成890个单位与136个社区结对共建,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共抓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启动共建项目853个,稿子铺整理,开展共建活动1130多场,在职党员认岗率及服务率均在97%以上,服务社区群众11.45万人次。
强化制度保障,让在职党员“做”能坚持。建立报到登记、服务纪实、沟通反馈、评价激励、调研督查等制度,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列入党建、综治、绩效、文明单位等年度考评,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晋级晋职,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督导,采取部署会、推进会、答疑会及实地督查等方式,掌握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对未与社区结对、未开展共建活动的单位及未认领服务岗位、未进社区服务的党员进行通报,逐步推进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常态化。
创新“四项举措”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佳木斯市汤原县紧扣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采取“建强基层组织、健全制度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引领”四项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营造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堡垒”根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继续从县级部门选派71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党支部指导支部建设,坚持管好用好选调生,提高乡镇党群部门的工作水平,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中的培养锻炼,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全县13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村级活动场所等各类重要阵地的功能效应,推动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深入落实《汤原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2018年-2021年)》,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各乡镇党委参照县级做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经管站等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工作通报问责考核制度,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衡量班子整体合力、评价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加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研究编制专项政策资金项目方案,并按不低于所辖村总数10%的比例,汇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22个,其中,集体经济发展效果明显村10个,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12个。并严格按照村级申请,乡镇党委初审,县级部门审批等流程,确定了香兰镇新建村、竹帘镇竹帘村等集体经济扶持对象7个,切实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发展活力。加大政策扶持,印发《汤原县清理合同、化解不良债务、新增资源收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集体资产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归属,及时纠正和解决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19年2月底,召开了全县“清化收”工作启动会议,成立了县级“清化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岗位责任,为“清化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是注重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部门挂钩联系薄弱村和党员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扶贫工作、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等方面指导帮扶,发挥党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注重总结提炼经验,通过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截至目前,全县涌现出汤原镇北靠山村、香兰镇新建村、汤旺乡金星村等10个村级集体经济优秀示范村。通过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基层党建拉练观摩、成功经验借鉴推广等活动,为各乡镇、各村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突出分类 靶向施策”
激发社区党员队伍新活力
佳木斯市东风区针对老工业城区离退休党员数量较多、党员工作流动性强、党员个体需求差异性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模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实现从大众“一勺烩”到精准“分餐制”的转变,不断激发社区党员队伍新活力。
一是离退休党员管理精细化。针对老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稿子铺整理,学习特点和活动需求等方面情况,社区党工委推出“订餐式服务”,对出行不便的老年党员上门送学,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理发,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威信高、情况熟的优势,鼓励、引导他们发挥余热。造纸社区寓学于乐,投入50多万重新规划了活动室,分类设置了京剧室、舞蹈室、台球室、棋牌室等12个活动室,引进社会组织为老年党员做理疗、提供爱心午餐,每天到造纸社区活动的党员群众达到300多人次。造纸社区服务造纸厂离退休党员、职工的党建专题片《青春无悔释芳华》作为优秀作品在龙江先锋网上展播。佳东社区以“爱心厨房”为载体,为辖区老党员提供家政、医疗保健、老年权益维护、文化娱乐和法律调解等16项服务。专题片《爱心厨房 情暖万家》被评为全省基层党组织最佳组织生活视频作品二等奖。
二是流动党员管理差异化。针对流动党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作为。针对候鸟式养老的流动党员,支部派专人与其联系,在冬季外出养老时,定期向支部汇报情况,确保了夏季回来时无缝对接,继续参加组织生活;针对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12个社区党工委、2个乡镇党委,成立流动党员网上交流群,根据541名流动党员的流出地,成立区域“流动党员之家”微信群,方便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建立联系、过组织生活,党支部支部每季度通过党员父母等了解情况,动员已经在外地结婚、定居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现居住地;针对长期在外地居住且不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支部重点跟踪管理、沟通交流,积极帮助转出组织关系,防止失联。
三是在职党员管理规范化。为全面激发党员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动作为意识,在积极推进支部标准化的同时,全面推行党员规范化管理。在农村党员中设立农村共产党员户433个,党员责任区58个,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的意识。在社区党员中深入开展“四零”承诺服务,先锋岗32个,使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中佩戴党徽上岗,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带头意识,使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员在身边,学习有榜样。在全区试行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制度,发放5200余本《党员证》,全程实录党员日常表现,实行半年审核机制,评定结果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党员证》的编号录入到全国党员管理信息平台上,实现“一人一号一证”线上线下统一管理。
“四步培养法”破解村干部选任难
针对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致富能力弱、带富能力弱,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支部书记难选、基层干部难管、农村党员难发展、党员先进性难体现等问题, 探索开展“四步培养法”破解基层干部选任难问题。一是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经费,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二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党员。发挥党员领头雁效应,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跟踪培养, 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三是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乡镇党委将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与急难险重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四是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安排专人对政治坚定、品行端正、带富效果好、群众评价高的优秀村党员干部进行结对帮扶,按照组织程序,优先推荐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今年村 (社区) “两委” 换届中,有837名优秀党员走上村干部岗位。
建立信息宣传 “四专”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编报工作,展示工作亮点,市委组织部集中各科室骨干人员,成立组织信息专班,建立“四专”工作机制,统筹抓好信息编报工作。
一、建强信息队伍,专班写作。成立信息工作专班,常务部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集中各科室骨干负责具体专班写作。强化信息宣传写作培训,每季度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以会代训,以练代训,由部领导对信息类别、写作技巧等进行讲解指导,切实提高专班人员写作能力。
二、把握信息脉搏,专题研究。将党建、干部、人才等方面热点、难点、亮点作为编报信息的切入点,深入进行研究分析。每月适时召开写作经验交流会,通过集体讨论,提出好点子好办法,全面提升专班人员对动态信息的捕捉能力、总体情况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稿件质量,专人把关。严格实行信息审核制度,经验类信息、成果类信息以及动态类信息等由办公室专人登记,办公室主任和分管领导分别审核把关,统一对外报送,确保信息宣传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到情况不实的不报、内容不精的不报,切实提升稿件质量。
四、细化责任目标,专项考核。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每季度统计专班人员信息编报情况,充分调动和激发专班人员信息工作积极性。
支部委员“看客”意识亟待转变
抓实基层支部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支部在规范化建设、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党员等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支委会这个“车头”作用尤为重要。近日,海州区委组织部围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一些支部开展工作主要靠书记唱“独角戏”,部分支部委员靠边站当“看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支部对支委分工不明确,或是分工形同虚设。一些支委把支部分工当“副业”,有时间就干点儿,忙起来就放一边。一些支委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党员,不发挥作用,不牵头做支部工作,大多“等”“靠”支部书记推进,工作散漫、思想消极。二是精力投入不足。在机关,多数支委都是兼职,在本职岗位上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做支部工作存在闲时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村和社区,支委大多是退休老党员、老支书,年龄偏大,受身体状况和外出照顾子女等因素影响,很难在支部坐班开展工作。在企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对支部工作重视支持不够,支委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三是考核管理不到位。上级党组织还没有结合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以约束规范其行为,激励和问责都不到位,导致干和不干一个样。
对此建议:一是支部把支委职责任务以清单形式进行明确,强化党员群众共同监督制度。支委是否各尽其责,发挥作用是否到位,由全体党员和群众共同评价,进而激励支委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优化支委会成员结构,加强支部力量建设。选择党性意识强,有责任感的人担任支委会成员,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三是从严考核管理,将其考核结果同干部管理挂钩,作为是否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对履行职责不到位、考评结果靠后的支委会成员,予以严肃问责或组织调整,换届期满后,慎重考虑其是否具备连任资格。
新发展党员质量问题有待解决
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个别乡镇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关注于完成发展计划,缺少对党支部发展党员质量的严格把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管理过于粗放。有些村党支部不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对入党申请人不管不问,对入党积极分子只关心数量和能否完成全年计划,而对质量把关不严;有些村党支部为了自身工作方便,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不备案、不填表,导致乡镇党委不能实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有些村党支部用随机考察代替定期考察,无法准确评价每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情况,需要确定发展对象时就出现难以选择的“一般高”情况,难以做到优中选优。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高,存有私心。个别村书记不清楚发展党员程序,存在不会发展党员的问题;个别村书记不愿发展年轻人入党,担心发展了能干的党员顶替了自己的位置;个别村支部受家族势力的影响,仅发展一名党员时争议较大,为了搞平衡就发展多名党员,难以保证质量。三是缺少对村党支部书记发展亲属入党的约束。目前,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多项程序需要党支部书记参与,而对党支部书记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要求入党的情况缺少相关的回避要求,不仅容易造成党内外群众误解,更容易发生“近亲繁殖”等问题。同时,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如担任亲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碍于情面难以尽到培养考察责任,影响发展党员质量。
对此建议: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每项程序进行责任明确,切实落实好发展党员十六字总要求,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一是强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把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抓起,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避免出现为了完成发展计划“降格以求”的情况。二是进一步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对可能影响发展党员质量的方面和环节进行约束,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彻底杜绝长期不发展、突击发展等问题。三是参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支部书记亲属入党时,党支部书记在确定发展对象、政治审查等容易引起群众误解的环节进行回避,并不得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及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上担任主持人、记录人或监票人、计票人。
上一篇:医院检验科先进事迹材料11篇
下一篇: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