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学二胡应注意几点问题
浅谈初学二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二胡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习二胡应该在初学时就将基础打好,有几点问题在平时习练中应多注意。
关键字:二胡 运弓 持弓 合理安排时间 音阶练习 乐感 音乐能力 现阶段二胡学习者不断增加,尤其以青少年居多。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时,不应忽略其青少年时期这个特殊性,要给与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循序渐进,为练习者的二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按照运弓、持琴规范打好功底 对于二胡初学者来说,了解了二胡的基本结构及它的发音原理后,就要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了。
首先是右手的运弓,二胡的演奏凭的是“三分指法,七分弓力”,运弓就是二胡演奏的关键的核心环节。初学者由于运弓不够好常常出现很重的燥音或杂音,针对这些问题,练习者可以先分弓段练习,把弓长分成左、中、右三段做分弓练习,然后逐渐扩大运弓的长度,向弓子的两边迂回,并尽可能的把弓拉平、拉直、拉匀、拉稳,利用小臂拖弓运行,这样杂音和燥音会自然减少。
其次是左手的持琴。在巩固右手运弓的基础上,开始左手持琴练习,持琴是以琴杆靠在左手虎口上,拇指自然放松,尽量减少虎口与琴杆的面积接触,掌心方向朝向琴筒,琴筒莽皮段要朝外些,琴杆要稍稍向前偏左些。整个左臂也要放松自然下垂,与琴杆45度角左右,这样有利于持琴灵活,运弓流畅,从而减少杂音、燥音。
二、音阶练习 在二胡学习的演练中,音准音阶是一个普遍遇到的难题,要想解决音准这个技术难点,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即可以得到解决。
有了规范的运弓和持琴基础后,音准需要正确的把位和指距。音准准确与否,不单单是手指的指位、指距问题,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虎口的位置,也叫把位。只有把位合理准确,才能有手指的灵活性和音准感。练习者在练习中要用心体会音准、指距、指序之间的关系和感觉,来启动、锻炼听觉能力。为了提高音准,练习者有必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辨音能力,多接触一些诸如钢琴之类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配合训练,平时多听音乐,培养自己能辨别音程音高的“音乐耳朵”的敏锐性。
在音准音阶的练习中,可先以D调练起,可从《鄂伦春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小歌曲来练习,不但用双手练,还要用耳朵听,与示范曲对照,查找不足,用心苦练加巧练,对音准的掌握就能达到驾轻就熟的境界,从而可以把心思放在曲目情感的表现上。
三、关于乐感的培养 在掌握了二胡的一些演奏技能后,演奏者还要把乐谱的内容,绘声绘色、传情达意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演奏中的“乐感”。没有乐感的演奏是没有活力的,是干涩的、无韵味的,是不能打动人心的。演奏技巧是乐感的基础,有了乐感可以使演奏技能增添活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初学者的演奏习练中,即使是很简单的曲目,练习者也要从审美和情感上加以领会,身心投入地完成每一次运弓,养成“启弓必用情”的良好习惯。练习者平时要学会欣赏、学会体验美感,用心聆听示范曲目,品味曲中内在的情感表现,具备了音乐审美意识后,练习者就会对自己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有一个审美考量,对于自我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演奏中加以修正,不管音差多么微小都要认真对待,在一次次的审美体验、修正的过程中,练习者的乐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
四、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练琴的时间安排上要做到定点定时,每次练琴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如果单一的练习内容时间过长,不仅容易疲劳,还会降低练习者的习练兴趣,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多次练习,中间穿插其他学习活动,如果每天练习三个小时,就把时间分成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习练一个小时,这样比集中练习三个小时的收效要好的多。当然习练时间的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习练者的年龄和学习内容大小而定,总之要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为先决条件。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习练方式 灵活多样的习练方式,意在提高练习者的兴趣点,兴趣之下的习练会使注意力集中,会使练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疲倦的习练。每天在练琴中没有必要总是按照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等固定程序。这种固定的模式,会让练习者容易疲劳、习练的兴奋点会减退,不利于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因此,练习项目和练习方式次序经常改变,不形成固有的练习模式,对熟练的乐曲可以在练习之前,采用模拟正式演出演奏方式自我锻练,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表演的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二胡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民族乐器,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只要练习者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用心苦练,并注意好以上几点应注意的问题,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学习中,相信练习者会不断的进步与提高,并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二胡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砚臣:《怎样演奏二胡》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8年 【2】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
华乐出版社 1999年 【3】宋国生宋飞:《胡琴家族入门》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