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建设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机械化建设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精),供大家参考。
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易中懿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农业的增长或衰退对经济扩张具有强烈的引诱或阻滞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随着不同时空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对现代化认识程度的加深,不断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容。其核心内涵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简言之,农业现代化即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技术性、创新性、效率性和持续性。效率与持续是目标,技术与创新是手段,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由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生物、化学、物理、气象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和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使落后的、传统的以劳动集约为主的农业转变为以技术集约为主的现代基础产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综合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总与农业技术的阶段性特征相吻合(表1)。表1 中国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发展年代发展阶段技术变化特征 50-60年代低生产能力的传统农业阶段畜力耕地;人力提水;单一有机肥;农家品种 60-70年代较高生产能力的传统农业阶段畜力、机械耕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常规良种 80年代以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机械;喷、滴灌;化肥、农药、农膜;杂交种、抗性品种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农业技术结构存在的三种类型,认为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是机械技术型;劳均土地在3-30公顷之间的国家,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型;而劳均土地不足3公顷的国家,是生物技术型。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加之生物技术相对滞后,农业技
术结构应选择以机械技术为主、生物技术为辅的发展道路。尽管不同国家由于各自的资源禀赋特征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技术结构,但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的重点始终放在农业机械化中,尤其在农业现代化初期更是如此。美国工程技术界评出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第7项是农业机械化。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把大工业成果、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非农产业发展,也使现代生物技术由于有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支持而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现代化发展。二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发达国家都是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比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要早20-30年,农业现代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发展阶段。二、对我国农业工程技术现状的基本判断 1、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增强;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技术标准建设得到加强。 2、主要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投入不足。三、加大投入、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首先,结构要调整。在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和牧草生产机械化;在发展产中机械化的同时进一步向产前、产后延伸,重点开发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业废弃物加工利用的工程技术;由狭义的种植业工程技术研发向农林牧副渔广义的农业工程技术研发拓展;由生产建设为主转向生产建设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并重;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发展,提高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性能和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农业工程技术要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主线,解决农业生产中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其次,领域要拓宽。一是使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在农业生产
中广泛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由经验型转向科学运作。二是使农业生产装备、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工业提供的劳动资料(如农业机器和装备等机电产品,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薄膜、塑料等农用化工产品,现代农业设施产品等),使农业由使用人力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使用机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甚至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工厂化、自动化生产。劳动过程的分工、协作和组织由劳动资料的性能要求决定,而不像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主观的分工所决定。三是使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全球化,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现代组织管理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经营由"小而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转变为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市场经济形态。逐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市场体系。四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现代组织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大为改善,由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日益恶化转变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受到保护并日益改善,由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农村人居环境和活动载体由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生活质量和开放水平大大提高,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工程技术有机地溶入农业生产过程,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显著的历史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科技取得历史性进步,特别是包括农业工程技术在内的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全方位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成倍增长。在过去的20世纪,我国农业工程技术为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农村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21世纪,农业工程技术将飞速发展,为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作出历史性的贡献。第三、技术要改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工程核心技术改进要向配置合理,节能、高效、标准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并完善对我国主要类型中低产田的改造
技术。提高粮、棉、油等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配套水平。合理配置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发展并推广复式作业技术和机具。大幅度提高植保机械化科技水平,解决病虫草害防治精密、安全、对靶高效防治问题。改进和提高水稻种植、水稻和玉米收获等关键技术和机具。加强研究农机与农艺结合技术。推广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技术。发展旱田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和推广"精细农作"技术。发展和完善农村实用的设施农业技术和设备。研究和实施草原改良技术。提高农作物物产后储运加工技术水平。积极开拓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进一步推广节能、节药、节水、节油等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完善以农业工程技术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并推广示范,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善的农业工程技术发展机制,全面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与经营产业化,以及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在我国不同地区形成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相适应的高产、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机器系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具,以及农村工厂化种、养技术和装备。提高农畜产品商品增值技术和装备水平,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21世纪初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农机工程技术必须把握机遇,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进行核心技术的改进,紧跟国际市场形势,结合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突破制约农业生产全过程高新工程技术应用的瓶颈,改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为在21世纪中期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发挥南机所技术优势,建立国家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办所历史的国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单位,在植保机械、农副产品加工、节水与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等有着较强的研究基础和学科优势。南机所在本次科研机构改制中定为事业单位,农业工程也已列入中国农业科学院九大重点建设的学科群之一。南机所的目标是:以科学研究为根本,以产业开发为动力,以社会服务为依托,坚持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确保优势,拓宽领域,立足江苏,面向全国,通过努力,逐步把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家农业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创新中心,我国南方农业工程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工程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心和国家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训中心。服务政府,服务农业,服务企业,因此,
我们企盼着与广大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作出我们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