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7篇
篇一: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改革和完善纪律监察体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党内监督机制,是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 也是目前所面临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基层的工作实践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 一是从思想认识看。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文化知 识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表现出来,致使眼光短浅的人缺乏全局观念和战 略眼光。部分领导干部认为腐败促进了经济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影响经济发展。有些错误 地认为“监督是对领导的不信任,不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搞活经济”,“监督会 削弱领导的自主权,不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影响经济的发展”,个别纪检监察 干部有畏难情绪,人家搞经济挣钱,我们给人家找那么多事,人家还不欢迎。
二是从领导体制方面看。《党章》规定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双重领导”体制,这种体制模式实际上是以地方党委主导模式。可是《党章》所 赋予的同级纪委负有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那么这种监督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的操作性就值 得商榷了。实践中“一把手”监督难、不到位问题,最终的指向和出路都倾向于领导体制(儿 子怎么监督老子?)。派出机构机构也一样,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本身的属性(是得罪人差事), 在加上本身的级别又低,又怎么能协调监督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工作呢?在工作中 经常要受到工作经费、配备设施的困难限制,所以艰难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是从工作机制方面看。纪委和监察局和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纪检监察一岗双责。
工作实践中有个主副问题,纪委履行职责是《党章》和党内法规,监察局履行的是依据《行政 监察法》,或许是这种“双重身份”的缘故,纪委也受了政府的领导。纪委的“杂务”明显的过多, 主业不够突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作风建设整套推进,派出机构就更明显杂 乱,平时中心工作中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植树造林、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等工作 都是纪检组长牵头,导致“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那么部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 岗位及业务监督力度就软肋了,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四是从机构方面来看。地方党委、纪委、政府、人大和政协合称五大班子。那么纪委的地位 还是相当高的,可是事实上都是名不副实。象纪委副书记是正科,常委是副科。但是其他几家 大班子副职都是县级,纪委这个“班子”也是矮了半头的班子。纪检组长是部门副职一级担任, 可是部门系统大多数单位是正科级,在工作中就显得低人一等。当然,这不是重点和关键,关键 是对于工作的协调和监督上,力度必然欠缺。
五是从派出机构如何协调反腐败看。从中央规定看,派出机构的纪检组长,继续担任该部门党 组成员,在现实中,都排在其他班子成员未末。那么纪检组长如何发挥反腐败的协调作用?如 何加大协调的力度?目前没有看到有什么好的保障机制和措施,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架构和摆布好这个关键问题,对于做好反腐败工作又是至观重要的。
二.建议 纪检监察党内监督的框架基本构成,党内零距离监督机制是我党建党以来的最基本的经验和 收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把反腐创廉宣传教育纳入大宣传、大教育、大文化的总体部 署,完善过去由纪委唱独角戏的办法,形成“全党动竹子,全民动稻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氛围。
其次,在社会转型期,要针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新思想、新情况、新问题,扩大有针对性地宣传 教育,党内条规,法律教育,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地头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警钟 长鸣。再次,要充分授权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从人、财、物上给以充分的保障,组织协调统筹安
排大范围、大声势地宣传教育活动。
2.改革纪检监察监督体制。省级以下纪律检查机关垂直管理(比照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运 作),从根本上解决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权的问题,从实质上填补同级平行监督和次上而下民 主监督的空白点。既然基层纪委算五套班子,那么就要落实中央有关干部任用政策(县级纪 委书记应该是正县,副书记是副县,常委是正科)。监察局长(参照公安部门的做法)由副县长 担任。派驻纪检组为正科级别,组长一般由同级部门正职拟任,在部门设纪检监察办公室,编制 2—3 名(驻在部门确定一名)。
3.建立和完善纵横监督网络体系。构建县级以上纪检监察网,设立网络举报信箱、案件查处 和问题解答等专页。确立国家部委办到县级部门纪检监察业务垂直监督体制,出台相关业务 政策时必须明确要求同级纪检监察介入监督,同时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纪检监察组织的指导, 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贯穿全过程。
4.创新监督工作机制。监督的实质是制约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必须以权力为后盾,以权力制约 权力的监督方式。要从大环境上造就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内震慑权威性,把监督关口前移,要从 制衡管权、管人、管钱、管物上寻找治本措施,加强事前监督,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 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纪检监察就监督到哪里,建立一套我党特色的纪检监察监督制度。
5.疏通纪检监察干部的出入口。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个特殊行业,是党的左膀右臂,要选政治素 质高,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进入纪检监察队伍。在基层后备干部培养、提拨任用方面首先在 他们中选拔,做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用制度确定下来。同时要保证足够的学习培训经费,特别是 要落实工作中车辆配备、办案设施、福利待遇等政策。
篇二: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调研报告:纪委监委要练好日常监督的“基本功”
无论是党章还是宪法、监察法,都明确规定了各级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是监督。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强化日常监督执纪。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 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在思想教育、干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
然而,在基层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日常监督能力不足、监督手段单一、监督合 力不够等问题。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应 进一步拓展深化监督职能,强化队伍建设、丰富监督手段、发挥监督合力,切实推动 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
一、基层日常监督“短板”及原因 能力不足导致“监而不督”。一是专业能力不足不会督。梳理近年来查处的基层 违纪违法案件,不少涉及会计、农村“三资”、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然而基层纪 检监察干部中具有法律、审计、会计等专业背景的占比较低。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 如何深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几何倍数增加
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更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在“重审查 调查轻日常监督”偏差认识的影响下,有的仍倾向于查办大案要案,而对日常监督为 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站位不高、思考不足、能力不够,无从下手,抓早抓小意识 不强。三是缺乏担当意识不敢督。主要表现为“三怕”,即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 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同时,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 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面,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手段单一导致效果不佳。一是常规性监督检查针对性不强。“监督不带电,虚设 高压线”,当前监督工作“抓手”不少,如信访举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四 风”专项察访、专项督查等形式,但往往因为缺乏定向出招、精准点穴,力度打了折 扣,削弱了监督的威慑性。二是有效实施“八小时外”监督的方法不多。从基层纪委 监委查处的案件来看,被处分对象的违纪违法行为不少发生在“八小时外”。这除了 被处分对象自律不严以外,缺少有效监督检查的“他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分 层分类警示教育深度不够。当前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虽然在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 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受资金、人力等影响,还存在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 现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警示教育不足,导致警示教育普及性有余、针对性不 足、嵌入感不强。
合力不够导致“攥指难成拳”。一方面是系统内监督还没完成对接“合拢”。各监
督主体还没有形成“最大公约数”,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 顺畅,条块式工作模式还“惯性”地存在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督效果。另一方面 是与系统外的监督协作缺乏机制性保障。当前,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各职 能部门积极履职、强化内部监督,“纪委包打天下”的监督格局有所改观。但是,个 别职能部门依然念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歪经”,发现问题还是倾向于“内部消化” “点到为止”,很少主动与纪委监委对接、移送,造成重复信访举报不断。
二、强化日常监督工作的建议(弘利遴选)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聚焦资源整合。做好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部 门分设工作,强化监督力量;明确党风政风监督室对执纪监督工作的协调指导职能, 形成“1+N”工作格局;加快推进监察职能向镇街延伸,统筹基层监督力量,确保监 察无盲区、无死角。二是聚焦能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决 定着监督质效,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交流平台,要深入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 纪和宪法监察法,不断增强综合正确运用“四种形态”的能力,提升“治未病”本领, 炼就日常监督“火眼金睛”。三是聚焦担当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 要守好原则底线,遇事拉得下脸、铁得了心。同时,要强化自我监督,围绕权力运行 梳理排查风险点,推动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 带头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对不担当、不作为的纪检监
察干部从严处理,确保敢监督、愿监督、会监督。
丰富监督方式,提升综合效果。一是提升监督针对性。要在常规性监督检查基础 上,强化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并做好政治生态评价分析。建立问题清单 制度,强化闭环管理,逐一对账销号,确保监督效果落地。二是强化“八小时外”监 督。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情况 的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 督促其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同时,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 术手段,加强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管住从好同志到阶 下囚的广阔地带。三是用好用活警示教育。要通过深入挖掘反面典型,采取旁听现场 审判、制作警示教育片、编印《忏悔录》等形式,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 监督震慑作用,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织密监督网络,增强工作合力。一是提升系统内监督质效,在协调联动、信息共 享、推动整改等方面持续发力,放大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 综合效应。二是发挥系统外监督力量,用好反腐败协调机制,发挥各协调小组成员作 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把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监督及 职能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组织协调、日常沟通、线索移送等一体化监督网络。同时, 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化舆论宣传、内外联动,一体推进监督工作高质
量发展,营造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篇三: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当前基层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落实“三转”,聚焦主业,狠抓建章立制, 积极拍打“苍蝇”,使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政治生态得以修复,社会风气明显 改观,但仍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流动性差,不利于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有效开展。
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多年甚至一辈子在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与一些涉嫌 违纪违法的人员或多或少有些个人感情,所以,对正常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时,难免不存在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纪检监察工作开展。
但如果经常性调换纪检监察干部,又存在工作业务技能方面的断档,给工作 带来新的被动。
二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缺乏办案经验,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监督执纪工作的要 求。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缺乏业务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政策水平不高, 办案技巧掌握不够;
有的口头表达、文字基本功还不够强,不熟悉党纪条规等业务知识,对经济 发展政策、相关法律知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存在着业务能力“偏低”的 问题。加之一些违纪违法的作案用法更加隐弊,个别违纪违法人员对纪检监 察机关的办案手法十分熟悉,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反侦查”能力,想方设 法来逃避惩处,将违纪违法事实隐藏的更深,这也给基层监督执纪工作增加 了不少难度。
三是基层纪检办案基础设施设备欠缺,基层监督执纪办案安全压力较大。大 多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没有建设专门的谈话室,缺乏必要的办案设施设备, 需要对调查对象采取办案措施时常常借助办公室、宾馆等不规范场所,缺乏 必要的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很难及时控制局面。这也致使有 些基层纪检监督干部因办案安全压力较大而采取“宁愿不办案挨批评,也不 愿出安全事件受处分”的消极做法。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强化担当意识,优化交流提拔机制,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基层纪检监察队 伍。要加大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教育力度,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纪 律的维护者,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更要有善于担当的方法。同时,对那些 敢于监督、敢于碰壁、不畏权势却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纪检监察干部,要进行 深入细致地调查,予以公正合理的澄清,保护好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敢 抓敢管、敢于担当的良好工作环境。在推荐提拔纪检监察干部时,也不能单 纯以票取人,要保障纪检监察干部在提名、考察上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化 解其被边缘化、丢选票、影响个人进步的担心和顾虑。要让政治素质高,真 正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避免干事者吃亏。要努力保障基层纪 检监察机关的经费运转,以激励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协调机制,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能力。
进一步拓宽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渠道,开展纪律审查知识专题讲座,加强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财务、文字、口头表达、心理等综合知识的培训,选派基 层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班,采取轮岗交流、跟班学习、 “以案代训”、派员直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等措施,多途径多岗位锻炼干部,
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强化协调机制,提升纪律审查效果。
对遇有重大疑难复杂的问题线索,要由上级纪委为统领,基层纪委(纪检) 工作人员为成员,组织实施划区域交叉纪律审查、联合纪律审查,实现资源 互通、人员共享,缓解基层纪律审查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大、纪律审查水平 不高等难题。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基层监督执纪安全防线。
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建设专门的谈话室,配备必要的硬件设 备,准备部分常用药品;
推行电子谈话笔录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从基础条件上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 部怕出办案安全事件的顾虑。同时,建立了规范的监督检查台账和纪律审查 台账,落实办案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基层办案人员的办案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从 细节上抓起,筑牢监督执纪安全防线。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本着想要分享的目的 与大众交流,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 谢!
篇四: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欧阳光明*创编
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2021.03.07
欧阳光明(2021.03.07)
0123
自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把“全面履行党章付与的职责和任务,充分阐扬纪律检查委员会作 为党的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 作为以后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之一以来, 各级纪委高度重视,把监管工作调整为纪委的工作重点,要求派驻纪检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 对派驻部分的监督。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接应当说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介入市委、市纪委抽调的检查组、督导组工作了解 掌握的情况及日常工作中与纪检组长的交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以来,全市派驻纪检组在市纪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做了年夜量工
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纪检组履行职责工作中监督仍是个薄弱的环节,与形势的
成长要求还不适应,尤其在监督实践上存在着监督制约不力、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制度不全等问
题。主要表示为:
(一)监督制约不力。
一是领导干部自我监督缺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觉悟高,水平高,能力强,有自控能
力,不会犯毛病,不需要监督;有的权力观错位,怕监督失去权力;有的领导干部一听到“监督”
就很恶感,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对自己的禁锢,不肯意接受监督。二是上级监督虚化。
如:上级纪委监督部分党组落实纪检组工作权限、贯彻民主集中制等行使权利方面情况及力度不
敷,另外,由于一些部分具有相对的自力性,受时空限制,上级监督不克不及经常性地进行,对
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不克不及及时掌握,难以监督。三是同级监督弱化。存在同级之间怕相
互监督伤了和气,影响工作开展,不想监督和同级之间情况互不掌握、信息不合毛病称等原因招
致的不克不及监督。四是下级监督软化。由于长期以来强调下级从命上级,班子成员要当好班长
的助手特别是实践中当班子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时,上级意见往往倾向于班长,加之,上级担任人
往往掌握着相昔时夜的用人权、财权、事权和话语权,下级怕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其他
利益,因而心存顾虑,不肯、不敢监督,特别对"一把手"的监督上表示尤为突出。五是监督的具体
办法不力。在履行监督职责中,纪检组具体介入哪些工作、重点监督那些环节,监督标准、以什
么形式、办法来监督等等都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纵性的标准、办法,招致实际工作中纪检组欠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好开展监督,监督不力。
2021.03.07
(二)纪检组的监督权力得不到落实
市纪委付与纪检组的工作权限有 6 项,应该说这是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的需要条件,可是由于
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权利不合水平地存在得不到包管的问题。知情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而
介入会议是知情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有的部分为规避监督采纳用其他形式的会议取代党组会和局
务会讨论决定重年夜人、财、物等问题;或者临时通知召开会议,让参会人员措手不及,不克不
及充分准备,颁发意见;更有甚者不召开会议、以个别几个领导或主要领导的意见取代班子的意
见。由于纪检组介入监督的主要渠道不畅,加之,一些部分安插纪检组长介入工作面的狭窄,信
息闭塞,除担任纪检监察工作外,基本上都是分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老干部、普法工作,年夜
量时间基本上是组织职工学习和介入市里召开的年夜会,很少有机会介入部分业务工作、活动等,
招致纪检组基本的知情权和介入权得不到落实,无法对权力行使的过程进行监督招致纪检组监督
缺位。
(三)纪检组获取信息的监督渠道不畅、狭窄
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除通过纪委付与的工作权限获取信息外,还必须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真实有
效的信息。一是目前尽管干部群众的监督热情不竭提高,但真正做到知情监督的条件仍不具备。
比方一些处所和部分处事公开透明度不高,权力运作,重年夜事项决策,干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
不强、公开规模不敷广,干部群众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合毛病称问题,在行使知情权、介入权、选
择权方面受到限制,无力监督。二是干部群众反应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
干部群众各抒己见的情况反应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合水平地存在,特
别是实名举报受到冲击报复或举报信件转到被举报人手里等情况的产生,招致群众不肯、不敢反
应、举报问题,从而纪检组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等问题不克不及及时发明和掌握,
造成监督上的主动和不力。另外,有关部分对干部群众反应的情况重视不敷,处理不及时,以及
一些部分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冲击了干部群众反应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三是干部群众实行民
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以后在开辟群众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年夜量工作,但群众民主监督渠道
还是显得不敷充分,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规模狭窄、评
议办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
作用得不到充分阐扬。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令包管,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
获得有力的包管。
(四)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党内监督应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不然晦气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被监督对象的越轨行为,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并且容易招致盲目和随意。
2021.03.07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派上缺乏
具体规定。二是在制度整体设计上,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
系统性;有的只规定禁绝,出了问题后怎么办,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有的制度只管
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效果欠好。好的制度仍然要能落
实到位才干阐扬制度的作用。但目前仍不合水平存在着把印发规定、开会安插同即是落实的现象,
制度落实有的还停留于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搞搞形式,走走过场,而未在抓落实、
求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虽然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但却仍有那么
多的“一把手”能随意拍板、胡乱决策,有的甚至长期不与班子成员会面,靠秘书传信和“首长手谕”
来指挥调度。我们尽管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但有的单位考察干部也成了“走形式”,
为达到个人的目的,想方设法去把持考察过程。如山西翼城县委书记武保安,他收到贿赂后,将
人事政策、部分意见酿成其实现个人意志的工具。在干部调整中,计划怎么定,由他说了算;初
选人员如何产生,由他说了算;正职的提拔,由他说了算;副职的提拔,还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在这个过程中,人事政策成为其手中的橡皮泥,想方则方,想圆则圆,可以为买官的人度身定做;
民主考察制度也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上,群众意志被肆意践踏。败北分子肆意弄权,践踏制度,组
织部分也成了安排。这时的所谓法度也必定成了形式。王怀忠却能通过制度的“界墙”,随心所欲地
把众多贪官提拔到重要岗位,招致“法度是合法的、意志是个人的”怪现象。笔者认为,有制度而不
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其危害远远超出没有制度。我们虽然有民主生活会制度来开展批评与互相批评,
但民主生活会的年夜多是走过场,班子成员之间是表扬与互相表扬,或者讲成果夸年夜其辞,讲
问题拈轻怕重,质量不高,不解决实际问题。
(五)纪检组角色错位
依照市纪委的规定,纪检组主要履行监督和组织协调两项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组却主要
履行了党组的责任主体的职责。如纪检组不合水平地饰演了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主
持制订有关制度、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败北主要任务分化》的牵头者而不是监督和检查者的
角色,造成纪检组自己说给自己听、自己做给自己看而真正的责任主体却成了看客等情况。
(六)监督体制不顺
一是纪委体制不顺。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派驻纪检组实际上主要对部分党组担任,形同
部分的一个内设机构,很难年夜胆地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另一方面,纪检组在人事任免、办公
经费、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上,对所派驻部分还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纪检干部与部分党政主
要领导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政治、经济、人身依附关系。这种现实状况,使纪检组难以自力地行使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职权,一定水平上存在着不敢监督、不克不及监督、不肯监督的现象。或者从本部分利益出发,
对发明的问题,年夜多是年夜事化小、小事化了,家丑不过扬,监管的作用阐扬不年夜。二是纪
检组缺乏相对的自力性。监督主体在位置和职能上缺乏应有的自力性、权威性,存在监督不力和
不监督失职,真监督又无能为力的状况
二、认真履行纪检组职责、实现党内有效监督的对策及办法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在新的社会成长阶段和新的形势
下,必须既立足于解决以后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又考虑到长效管理和超前规范;既继承和发扬传
统的、有效的监督方法,又体现与时俱进、重点突出,积极探索监督的新机制、新制度、新方法,
采纳更加有力的各种监督办法,实现党内有效监督,从根本上不竭增进党的建设事业健康成长。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党内监督意识是开展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只有夯实了这个基础,开展党内监督才有内在的动
力。党内监督意识的强化,重点在于抓好教育和营造环境两个关键环节。增强党内监督意识,营
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呵护监督的浓厚空气,是推进党内监管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
责任主体要加年夜教育干部的力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先进性、权力观等教育,克服被监
督者的特权思想,增强领导干部乐于接受监督的意识,引导领导干部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加强对党的监督理论及《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律例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
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全方位、深条理、多形式的宣传、培训、教育,增强党员行使监督权利的
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建立监督权
利的激励机制和包管机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包管条例》,积极呵护好党员的各项政
治权利特别是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关心党的建设,支持和呵护党员依据党章和条例规定的权利颁
发意见。对敢讲真话,勇于监督的党员和群众予以正面激励; 对党员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所
涉及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限期予以担任的回答;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批评甚至进行冲击报
复或诬告陷害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良好的党内监督环境,是强化党内监督意识的重要包管。营
造良好环境,就要依照《党内监督条例》处事,严格执行规定,切实包管党员的监督位置人人平
等,特别是要包管下级对上级、一般党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能够到位;要包管党员的民主监督权
利,解决广年夜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包管劝善扬善,鼓励监督,通过树立典范,表扬先进等
形式,在党内外创作创造一种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空气。
(二)进一步强化、细化纪检组的监督职能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作为职能监督机关,
纪检机关在实施党内监督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纪检机关有一套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并形成了从中央到处所的组织系统。二是纪检机关是常设的专门的工作机构,监管工作可以经常
稳定地进行。三是纪检机关在监督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力,使监督具有强制力。面对新形势、新任
务、新要求,纪检机关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于并善于运用党规党纪付与的
各项监督权力,努力使监管工作体现时代性、掌控规律性、富于创作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必
须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日常工作中,纪
检组要经常向党组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组对纪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纪检组又要真
正履行好监督同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这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党组越是加强了领导,越有利于
搞好党内监管工作。二要处理好勇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关系。纪检组要勇于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
严格依照党规党纪处事,对领导干部严重违纪问题要勇于反应,属于自己职权规模内的问题要勇
于处理。同时,也要讲究监督的方法和办法,使监管工作少走弯路。三要处理好监督与办事的关
系。纪检组的监督,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党规党纪,纯粹党的步队,提高党的整体素质,巩固党
的执政位置,为变革、成长、稳定的年夜局办事。只有树立这种思想,才干获得党组的重视和关
心,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监督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因此,纪检组一定要树立中心意识、
全局意识和办事意识,紧紧围绕党组的中心工作履行监督职能,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办事,
为经济建设办事。
(三)寓监督于权力运行之中
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包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运用。工作中必须注重把
对权力的监督从重在监督执掌权力的人,转为既监督掌权人,更重视对权力运作的规范和制约上
来,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使党内监管工作,不管
思想观念还是工作办法上都要实现从“盯人”到既“盯人”,更重视“盯权”的转变。要通过进一步对权
力进行规范、约束、制衡,建立健康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消除担当一定领导责任、握有一定
权力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条件。
一是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权力监督。要通过健全、完善巡视制度、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责任
制考核检查的水平,切实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
人、重年夜投资项目、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强化任前监督,把考察、提拔、使用、监督有机
结合起来,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推荐干部,一定要采纳实名推荐的方法。做到举贤不避亲,权责
清楚,避免产生“只推荐、不担任”现象。对重年夜投资项目的决策,一定要科学慎重,要经过专家
论证、集体讨论这些规定法度。总之,对领导班子的权力运行监督,关键是要落在对决策的民主
化、法度化和责任化监督上。
二是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静态监督。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实质上就是要避免权力性质的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变更和权力使用规模的扩年夜,包管权力沿着正确的标的目的运行。党政机关的“一把手”处在班长
的位置,是首要监督对象。对“一把手”的监督,要体现两个方面,即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对“一
把手”行使权力的纪律监督。“一把手”处在领导班子的核心位置,但不是“家长”位置,权力不克不
及过分集中在“一把手”手中,领导班子内部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对班子成员个人的权力规模要
做出明确的界定。通过健全集体领导分工担任,避免“一把手”揽权、专权和越权。在重年夜问题的
决策上,要明确“一把手”具有“拍板权”,又要明确因决策失误必须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一把手”
身居要职,能不克不及自觉接受监督很是重要。要通过对其理想、信念、宗旨的教育,提高其思
想境界,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依法掌权、廉洁从政的观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
严格自律的自觉性。
对领导干部权力的静态监督,还包含对权力授予过程的监督、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权力行使结
果的监督。要把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加强对领导干部多方面的检查考核,特别要强化政绩考
核。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对干部述职陈述的真实可信水平、民主评议干部的
认真水平、干部离任审计、重年夜事项陈述、财富申报挂号是否属实等都要及时进行监督。另外,
还要加强纪检监察部分对领导干部的质询工作。对一些可能呈现权力失控的部分工作要提前介入,
有目的地对一些问题进行质询,通过质询了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是否适当,修改那种出了问题再
处理的事后监督形式。
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有效的监督必须依托制度的强制力。近几年来我们
党制定了许多好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破解了党内监督的诸多难题,加
年夜了党内监督的力度,使党内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制度虽
然已经建立,但仍不敷健全,也不敷配套,年夜量的建章立制工作还需要尽快完成。我们要认真
阐发本地区、本部分、本单位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要依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制定若干
操纵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比方,为包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制定议事制度、督查制
度、工作协调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另外,我们要不竭完善党内监
督制度的包管机制。有了健全的制度,还需要认真监督执行,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建立起使各项制
度能够阐扬效力,不被人为因素所破坏的包管制度。这种包管制度要明确规定,如不接受监督、
不执行监督制度,将受到严肃处理。包管机制还要包含监管工作责任制,依照分级担任的原则,
落实上级对下级、平级之间,以及纪检监察部分的监督责任,对因监督不力而呈现重年夜问题的
要追究责任,包管监督制度的权威性。
(三)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年夜工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继续成长的进程中,涉及的监督事项和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内容日益增多,面对这个现实,采纳突出监督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和重点事项的办法,
可以达到以较小的监督本钱获取较年夜的监督实效,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
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担任人。作为各级党政组织的主要担任人拥有比其他
领导成员更多、更年夜的权力,对这些"一把手"的监督,也是对权力的核心部分的监督。实现对这
份权力的有效监督,对其他人、其他方面的监督就会容易很多。“一把手”是《条例》约束的重点等,
使从高层到各个层面的“一把手”,都将成为监督对象。但如何克服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盛行,特
别是利益交换关系在一个处所或部分形成的“关系网”,避免好制度“立而不施”、“有法不依”、“虚
监”现象,真正能让“一把手”无时无处都在有效的监督规模之内,还是一个年夜课题。为此,一方
面,要通过合理的分权,强化内部制约,变"集权"为"民主决策",根绝少数人年夜包年夜揽、个人
说了算;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建立评议评估机制和有效落实廉政陈述、廉政谈话、
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巡视等制度,形成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批评与监督,催促
领导干部严以律已、廉洁用权。三要削权。将一些权力较由大都人来行使,还权于人民。
二是突出重点部位。虽然目前败北现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但败北高发
部位和高发环节仍是人、财、物。因此,在监督部位上,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败北的重点环节和
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政府管理部分,以及耗费国有资产数额年夜的部位的
监督,适当削减这些部分的权力,实行公开透明,管办别离的运作模式。按期对这些部分进行岗
位轮换,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制定需要的权力运行法度,形
成互相制约的权力格局。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对不克不及实现由市场配置或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性强等容易产生败北
问题的领域,诸如工商税务、金融证券、土地批租、政府推销、水利城建、规划管理等重点领域,
应当积极探索,寻求规律,加强督查,完善制度,避免因垄断引发权力滥用问题。
四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呈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政府投
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年夜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
督内容,逐步形成"全面介入、提前介入、重点监督、事后评价"的工作办法,确保对重点事项的监
督有效。
(四)健全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党内监管工作制度化、监督
过程规范化的基本包管。要继续从实际出发,在坚持原先行之有效的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
会制度,纪委书记同下一级党政一把手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基础上,着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手建立和完善一些具体的监督制度,进一步深化督领域,细化监督内容,规范监督法度,推动党
内监管工作继续深入健康的成长。
1、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着力构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机制,特别
是加强对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权力授予的监督。
一是在推荐提名上,推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和推荐责任制,对领导干部在用人方面失察
失误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在推荐阶段,还要扩年夜群众的介入水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
群众的公认度。二是在考察名额上,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个别提拔任用等
不合情况,经民主推荐,适当扩年夜差额考察比例。三是在考察法度上,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察
预告制,改"暗箱操纵"为公示于众,将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在任前公示,如有不良反应,经查实后不
予任用。四是在讨论决定上,实施全委会、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规定县(市)区党政正职的
推荐人选、市直属部分正职领导干部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避免违心
同意的现象。同时,加快制定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办法,党委及组织人事部分、纪检监
察机关,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
查处,最年夜限度地避免选拔任用工作中呈现毛病偏差,根绝跑官要官现象的产生。
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年夜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
插和年夜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禁绝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严格规范决策法度,对
哪些事项应经常委会决定,哪些事项可以召开常委扩年夜会研究,常委会的决议应有几多常委通
过才干生效,对党内主要领导人不按法度处事应如何纠正等应作出具体规定。严格决策约束纪律,
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和决策失误告退制,对由于毛病决策招致不良后果,决策者必须承担相应的
责任;对由于领导干部因个人决策失误或工作过错,造成重年夜经济损失或卑劣影响的,领导干
部应当引咎告退。
3、坚稳健要情况通报和陈述制度。但凡党内方针政策的形成、党内基本制度的制定,凡属党内
重年夜决策、重年夜问题和重要干部任免,都要以通报、公示、公报、新闻宣布会和座谈会等适
当形式向党员干部公开,便利党员干部的监督。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陈述个人的住房调整、
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插、职务变动、个人财富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年夜事项,自
觉接受党组织监督。纪委和组织部分要按期对领导干部陈述个人重年夜事项情况进行审核,对隐
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需要的组织处理。
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在总结前几年我市述职述廉胜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述职述廉的
内容,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群众反应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
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卡发明的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进一步丰富述职述廉形式,各地各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年夜介入测评的人员规模,以请群众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领导干部现
场提问、质询的办法,要求领导干部现场解答、对话和说明,让干部说个清楚,让群众听个明白。
进一步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年夜评廉结果的反响规模,包管群众的知情权,增进述
职述廉监督作用的阐扬。
5、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
度"的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年夜我市党务公开工作探索的力度,逐步
实现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但凡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但凡容易呈现以权谋私、滋生败北、
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最年夜限度地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增强党务公开
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的成长。要充分运用政务公开、机关事务内部公开业已形成
的经验和形式,突出自身特点,强化党内监督,拓展广度,挖掘深度,使三者之间互为增进,相
得益彰。要加强催促检查,对在推行党务公开中工作不力、群众反应欠好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
谈话;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调整工作岗位;对拒不推行党务公
开或在党务公开中弄虚作假、冲击报复的,严肃追究纪律责任。
6、逐步试行询问制度。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询问质询制度,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个不
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不成能呼之即出、一蹴而就。为此,有需要吸收借鉴质询工作起步较早、
成效较好省市的胜利经验和做法,加以科学归纳和总结,探索询问、质询的条件和法度,形成询
问和质询提出、确立、处理、反响一套工作机制,在一定规模先行试点,及时总结并进行理性思
考,为我市质询工作推开奠定基础。在质询工作开展中,"两委委员"要严格依照《党内监督条例(试
行)》规定的质询制度的主体、内容、对象、法度以及相应的纪律要求,对干部行使权力过程中呈
现的问题积极行使质询权,被质询的干部必须予以回答和说明。对不称职的干部对理想信念不坚
定,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作风不过硬,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年夜实际成果,也没有犯年夜毛
病,工作协调不起来的干部,要依照《党政领导干部告退暂行规定》的要求,坚决予以免职或撤
换,在干军步队中形成良好的淘汰竞争机制。
(五)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艰巨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竭拓宽监督渠道,
丰富监督手段,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推进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1、阐扬纪委组织协调作用。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但它只是六年夜监督主体之一,其实
不是唯一的监督部分,必须充分阐扬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分的监督职能,形成各部
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以后,应抓紧制定纪委组织协调
反败北工作的具体规定,从监督对象、监督规模等方面界定纪检监察机关与有关部分的职能分工,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明确纪委的组织协调责任,阐扬相关职能部分的监督作用,凸现监督的整体效应。建立部分之间
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分的工作联系,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示,形成协调
和监督合力。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通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催促各级领导认
真履行监督职责。
2、阐扬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继续充分阐扬特邀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廉情预警机制,
阐扬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我市党内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扩年夜廉政预情网络
单位,在检察、审计、信访、新闻媒体等单位设立廉政预情联系站,在县(市)区、镇乡(街道)、
企业和村级组织有选择地建立廉政预情直报点。阐扬 96178 效能(廉政)投诉中心窗口和民主评
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加强对各类信息的阐发研究,通过廉
情阐发和廉情反响,及时发明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败北问题。加快基层民主建设,包管
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
村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行民主评议、民主听证等形式,扩年夜群众的介入权和知情权。健全人民
群众监督的法令律例,完善民主制度,成长民主形式,强化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避免滥用权
力和腐劣行为的产生。
3、阐扬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建立与社会民主政治成长相适应的党内外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各
个监督主体的责任,充分阐扬人年夜、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分对党员干
部的监督,实现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有机结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示,
使广年夜党员干部始终处于多条理、多角度、网络型的党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六)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监督体制是否科学、是否合适权力运行规律,决定着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以后乃至今后很长
一段时期,完善监督体制,要从实际出发,针对现行监督体系的薄弱环节,从具体问题入手,突
出重点,扎实推进,逐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科学运转自如的党内监督机制。
1、积极开展巡视工作。巡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尤其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途
径。目前,市委已决定成立巡视机构,有关部分要尽快搞好组建工作,明确巡视任务,制定巡视
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巡视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巡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
问题。建立和完善巡视组同有关部分的联系制度,实现巡视监督与信访监督的相互结合,巡视情
况与干部考察的相互沟通,巡视功效与廉政档案的综合利用,推进巡视工作规范化。重视巡视结
果的运用,作为奖惩考核班子的重要依据,使巡视工作成为更有效、更具权威的党内监督手段。
2、年夜力推进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强化派驻机构的监督权威,对
深化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败北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派驻机构的联系机制。加强对派驻机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构的领导和管理,明确专职副书记和专门室(厅)担任联系派驻机构的工作,协调、帮忙派驻机
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派驻机构的组织建设,明确派驻机构的工作职责、内容和法度和、
及方法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派驻机构的协作机制。针对派
驻机构的工作特点,加强对派驻机构具体业务指导和情况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整体
工作合力,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反败北工作全局的重年夜问题,努力解决派驻机构人手少、经验缺
乏的状况。三是建立派驻机构的考核机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分次对派驻(出)纪检组长、
纪工委书记进行述职考核,重点考核派驻机构完成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败北工作情况;向
市纪委及时陈述请示重要事项、按期陈述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等方面。
市纪委对述职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与考核结果综合后一并向党组(工委)和述职对象反
响。
党内监督存在的以上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妥善加以解决。笔者认为,
加强和改进纪检组的监督,必须进一步拓宽思路,细化办法,点面结合,多管齐下,全方位加年
夜综合推进的力度,才干达到理想的效果。
(七)规范党内民主生活,抓好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
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班子主要领导应自觉接受班子其他成员的监督,不搞“一言
堂”。班子成员也要主动接受主要领导和其他成员的监督,根绝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毛病倾向。
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抓好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在提高民主生活会
质量上多做文章。三是班子成员要合理分工,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同时,这种分工也
不宜搞终身制,重点岗位领导要实行轮换,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最重要的是让广
年夜党员真正作为主体介入党内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空气。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在
制定政策、形成重年夜决议的过程中,除一些确需保密的事项外,其他均应在党内公开,让广年
夜党员介入讨论,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要把党员民主监督列入现行干部管理之中,组
织党员对权力持有者的德、能、勤、绩进行测评、评议,包管每个权力持有者的升、降、奖、惩,
都纳入民主监督之中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篇五: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以下是关于
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 市监督对象 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 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 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2 年,XX 市纪委监 委处置的 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 X 件,仅占比 X%,这说明我们 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 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 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 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 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 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 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 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 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 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 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 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 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 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 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 1+,但 目前 4 个 1+小于 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 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 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 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
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 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 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 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 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 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 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 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 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 XX 市委“六创赶考、三年答卷”部署,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 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 “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 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 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 “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 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 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 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 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
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 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 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 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 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 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 《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 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 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 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 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
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 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 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 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篇六: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当前基层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落实“三转”,聚焦主业,狠抓建章立制,积极拍打“苍蝇”,使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政治生态得以修复,社会风气明显改观,但仍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流动性差,不利于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多年甚至一辈子在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与一些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或多或少有些个人感情,所以,对正常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时,难免不存在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但如果经常性调换纪检监察干部,又存在工作业务技能方面的断档,给工作带来新的被动。
三是基层纪检办案基础设施设备欠缺,基层监督执纪办案安全压力较大。大多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没有建设专门的谈话室,缺乏必要的办案设施设备,需要对调查对象采取办案措施时常常借助办公室、宾馆等不规范场所,缺乏必要的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很难及时控制局面。这也致使有些基层纪检监督干部因办案安全压力较大而采取“宁愿不办案挨批评,也不愿出安全事件受处分”的消极做法。
二、对策及建议
二是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协调机制,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能力。进一步拓宽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渠道,开展纪律审查知识专题讲座,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财务、文字、口头表达、心理等综合知识的培训,选派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班,采取轮岗交流、跟班学习、“以案代训”、派员直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等措施,多途径多岗位锻炼干部,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强化协调机制,提升纪律审查效果。对遇有重大疑难复杂的问题线索,要由上级纪委为统领,基层纪委(纪检)工作人员为成员,组织实施划区域交叉纪律审查、联合纪律审查,实现资源互通、人员共享,缓解基层纪律审查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大、纪律审查水平不高等难题。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基层监督执纪安全防线。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建设专门的谈话室,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准备部分常用药品;推行电子谈话笔录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从基础条件上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怕出办案安全事件的顾虑。同时,建立了规范的监督检查台账和纪律审查台账,落实办案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办案人员的办案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从细节上抓起,筑牢监督执纪安全防线。
篇七:纪检监察人员对于基层日常监督几点工作体会
持续释放监督工作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的强烈信号始终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各层各级监督工作机构和人员形成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思想共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2021 年纪委关于基层加强日常监督工作的思 考存在不足建议调研报告课题
20__年纪委关于基层加强日常监督工作的思考存在不足建议调研报告课题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 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要坚持不懈探索强化监督职能,特别是把日常监督实 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 渐,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贯通运用“四种形态”,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 更加有力。
日前,_省_市纪委监委就如何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 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进行调研。
当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认识层面。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是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监督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未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去 看待监督工作的政治属性,未能真正将监督工作作为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去履行。
二是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仍存在“以案件论英雄”的思维,甚至将监督和办案 两项职责对立起来、觉得是一对矛盾,不能理解监督和办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 内在联系。
三是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日常监督过于宽泛,成绩不易量化、不好评价, 思想上不太重视,缺乏工作主动性。
操作方法层面。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工作方式方法较为有限。
一是不知道去监督什么,难以明确监督重点,不理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 价值取向和监督重点。
二是监督方式方法不多,监督检查机构常用的仍局限于问题线索处置、列席 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民主生活会、进行函询谈话等少数几项措施,日常监督、长期监 督的有效方式方法不多。
第1页共4页
三是推动头治理不到位,对一些地区、单位暴露出的问题解剖麻雀不够,提 出的治本之策不多。
四是个别监督检查机构和个人监督定力不够,将制定文件、下发方案、部署 工作等同于工作落实,跟踪问效不够。
工作规范层面。
一是职责定位不清楚。在涉及重点工作时,仍有一些单位党组织存在惯性思 维,以督促检查为名,让纪委书记负责,或在明确其他班子成员负责后让纪委书记 协调,出现了“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现象。
二是一些基层执纪监督室开展监督随意性较大,日常监督缺乏规范有效的手 段,对日常监督抓什么,从哪里抓,特别是对非党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的切入点 和着力点还不明确。
监督力量层面。监督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工作人员监督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监督力量的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还不强,纪律、监察、派驻、巡察 监督四支监督力量相互衔接 协作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往往是各管一块、各自为 战,导致有的区域被重复监督,有的区域则成为“死角”无人监督。部分县(市、 区)纪委尚未形成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的工作格局。
二是工作人员抽调过于频繁,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工作抽调监督检查人员过 多过频,影响部分监督检查机构日常工作开展。
三是县(市、区)监督检查室按要求增挂了派驻监察员办公室牌子,主要精 力都在完成信访调查和案件查办任务上,专门开展监督的人员相对较少。
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职能的思考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一是加强示范引导。持续释放监督工作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的强烈信号, 始终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各层各级监督 工作机构和人员形成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思想 共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第2页共4页
二是检查督导。党风政风监督室、各监督检查室要加强对各派驻纪检监察组 和各县(市、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调研督导,督促其正确履行监督首责。
三是制度传导。一方面,做好对上级纪委相关制度的承接;另一方面,结合 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为监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一是完善例会制度。各监督检查室要定期组织联系地区、部门召开监督工作 例会,分析^p 形势、查找问题、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党风政风监督室要定期 组织监督检查室召开分析^p 总结会议,总结监督工作经验,研判监督工作形 势,推动监督工作落实。对于阶段性监督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要视情以座谈会、 汇报会等形式向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及时汇报。
二是完善联动制度。全面厘清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监督之间的共同点和 侧重点,界定各自职责定位,让监督主体把握好各自监督的侧重点。监督检查室要 建立与巡视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其他内设机构的信息报送沟通制 度。
三是完善交办制度。对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要由相关 指定部门统筹进行先期研判,结合工作内容特点并报经分管监督工作领导同意,交 由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具体办理。
四是完善督办制度。对于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党风政 风监督室应当及时跟踪掌握各监督检查室的工作进展,必要时采取电话催办、发函 督办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完成。
五是完善通报制度。以适当形式通报各监督检查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 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指出监督工作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为各单位开展自我 监督提供借鉴和指导。
综合施策精准监督。
一是精准发现问题。探索日常监督 有效途径,要综合运用参加党委(党组)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 问责、参加问题线索排查、督促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 展监督,通过全覆盖、高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二要精准执纪执
第3页共4页
法。一方面,精准运用“四种形态”,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处分的对象,综 合考虑违纪违法的性质和情节及本人认错悔错态度,给予不同处置;另一方面,以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问题,在取证的标准、量纪的轻重、案件处理的关联性 上,切实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三要精准施策治理。对 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既要查实澄清,还要精准治理。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 不仅要快查快办、严肃追责,还要以制度治理的思维和方式,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 决。对问题比较严重,连续多次发生,出现窝案、串案的领域或部门实施一案双 查;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让党委(党组)找到问题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第4页共4页
下一篇:文明礼仪校本教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