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顺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调研报告

| 浏览量: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朱芙蓉【摘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是易地搬迁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选取了宁夏十二五期间易地搬迁扶贫点,客观总结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供大家参考。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朱芙蓉

  【摘

  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是易地搬迁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选取了宁夏"十二五"期间易地搬迁扶贫点,客观总结易地搬迁扶贫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后续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期对国内同类地区有所借鉴.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

  【年(卷),期】2016(000)01【总页数】6页(P6-11)

  【关键词】经验借鉴;后续问题;原因;对策建议

  【作

  者】朱芙蓉

  【作者单位】宁夏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

  宁夏

  银川75000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061.2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的工程。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80年代起就实施易地搬迁的工程。“十二五”期间,宁夏政府共组织易地搬迁和县内生态移民共32.9万人,实现农村脱贫人口43.37万人。累计搬迁78815户,34.6万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实施易地搬迁提供了较好的示范经验。

  但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置移动,如何解决后续问题,保证搬迁后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

  展,是易地搬迁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开展了易地搬迁后续问题的调研活动。调研区域涉及宁夏北部的平罗县、银川市的贺兰县、永宁县;中部的红寺堡区;南部的西吉县等易地搬迁的移民点。调查方式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访谈、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对象涉及政府、企业、村干部和农户等层次。通过调研,总结成绩和经验,发现移民区后续关键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十二五”期间,宁夏政府易地搬迁78815户共计34.6万人(其中县外移民22.5万人,县内移民12.1万人)。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阻断了中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与贫困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不良循环链,搬迁后移民总体的生存条件和生产生活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易地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山川共建共享的目标。2014年,宁夏全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38元,基本达到了原来设计中南部地区的老百姓脱贫的目标。

  宁夏的生态移民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有非常大的反响,为中国脱贫事业画上了靓丽的色彩。

  (一)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建设等政策措施保证了移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移民普遍收入增加,同时对交通基础设施、通讯设施、教育环境、看病医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等比较满意,移民们普遍不愿再返回原来的地方。

  (二)通过有效的生态治理和补偿措施使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易地搬迁缓解了迁出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使迁出区自然植被和生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宁夏南部山区是泾河、葫芦河、清水河的发源地,经过易地搬迁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原有的迁出地可退出300万亩土地用于恢复生态,并使原有的林地、草地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精心设计,全面动员、多方参与,政策配套,保证了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宁夏自治区政府对移民的不同安置方式均设计了较完美和可行的方案,注重工程实

  施过程中的细节,并全面系统地统筹考虑了生态移民工程的组织领导、搬迁方式、安置模式、土地调整、资金整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社会发展等关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了包括住房、土地、户籍、财税、惠农、社保以及移民子女免费享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地相衔接的计划生育、农业用水配水节水办法以及企业参与生态移民建设等政策在内的完整系统的政策体系,为推进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移民安置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模式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对口帮扶的工作机制。区政府和移民接受区的各级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移民以最大的支持,当地安置区的老百姓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移民区开发和建设,实行税费优惠、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煤电油运和土地供应、给予企业项目资金等政策支持。

  (四)因地制宜,注重后续产业发展,改善民生

  调研发现,移民生活条件好的地区都有如下共同点,即第一,当地有致富的后续产业;第二,有能带动地方经济、同时又能吸纳足够劳动力的新型企业;第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到位,与市场接轨。

  从地区分布看,依托经济相对发达优势的宁夏北部生态移民的安置区培育特色产业,涌现出一批亮点和特色。通过建立“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花卉和经果林,种植红树莓,解决移民就业问题。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商业网点和社区农贸市场,解决移民增收问题;通过大力发展设施温棚果蔬种植,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移民在市内企业务工就业。移民新村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奶牛产业、养殖奶牛,设施温拱棚果蔬种植、药材及经果林、拓宽移民就业渠道。

  借助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的优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种植葡萄,并依托国营农牧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引进中银绒业、刺绣项目,落户移民村,化解移民就业难问题。

  永宁县闽宁镇通过引观念引智,发展地区合作、光伏产业、种植高附加值蔬菜、水果、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吸納移民劳动力,他们建立了扶贫产业园和闽宁协作产业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群,安排了移民就业。

  中部地区吴忠市利通区移民区托管养殖奶牛,发展草产业和庭院养羊来增加收入;盐池县花马池镇发展苗木产业,滩羊养殖,提高移民收入,惠安堡镇发展黄花菜种植、滩羊养殖,并与周边工业园区相结合,多渠道促进移民务工就业;红寺堡区发展温拱棚果蔬种植,庭院养殖,并依托慈善园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同心县发展庭院养殖、羊和枸杞产业,增加收入。中宁县大战场镇发展枸杞种植、拱棚果蔬种植、肉牛养殖、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增加移民收入。中卫市沙坡头区安置区依托景区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旅游经济、康乐、敬农安置区发展温拱棚果蔬种植、庭院养殖和高酸苹果种植。

  南部固原市原州区发展温棚种植、肉牛养殖,并安排移民在园德慈善园就近务工;泾源县六盘山镇冶家移民村、香水镇园子村依托旅游区发展农家乐和苗木产业;隆德县城关镇清凉社区引进人造花厂,帮助移民就近务工。

  (五)移民安置点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的差距

  调查发现,易地搬迁扶贫对村民实施插花安置方式的移民生活条件较好。原因在于生态移民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快速融合,生态移民得到当地百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良性带动影响,思维转变的非常快,从而更能找到脱贫的路径,移民的满意度也较高;集中就近安置总体上由于与过去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差别不大适应度也较强。而开发荒地集中安置、集中就近安置总体上效果次之。尤其是开发荒地集中安置中无论是移民还是政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移民要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移民后的生产和生活。

  (一)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1.缺乏超前的后续产业的发展规划

  宁夏的易地搬迁也称生态移民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围绕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而设计的。由于部分移民区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论证,规划内容欠周密性和长远性,标准不高。在一些生态移民迁入地的设计上仍然将开发土地、安置移民、增加粮食产量,解决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移民区的主要任务。因此,一些移民区建设目标及模式就是进行土地开发,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进行自给性生产,经济发展难以突破低层次封闭循环的经济模式。当移民区在完成了初创过程,脱贫这一最直接目标基本实现后,今后如何加快发展,移民区在这些问题上仍然存在茫然性,致使一些移民区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2.现有的许多帮扶措施和帮扶部门还停留在给钱给物上,产业扶持手段单一

  政府单一的产业扶持投入政策由于太笼统不能在局部地区带来收益,在一些移民区,一些有助于当地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没有列入到自治区宏观特色产业的支持行列,缺乏自治区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其发展构成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当地移民的脱贫和致富。

  由于一些单一的产业扶持手段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难以增强贫困者的发展能力,有可能使市场化的风险更加暴露,加剧贫困者的脆弱性。

  移民在进行养殖或扩大生产时有时缺乏必要的金融资助和服务,对自主创业形成制约。

  3.移民安置地大部分缺乏具有一定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或现有的后续产业层次低,数量少,规模小,能解决的就业人员占总移民人口比例低。

  (二)移民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的环境

  调查中,大部分移民对所涉及的问题回答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将富裕的原因归结为打工、务农、养殖、勤劳;少数人归纳为有文化、有路子、有手艺和技术(主要指

  瓦工等建筑工种);或包工、做生意。将贫困的原因归纳为打不上工或附近没有可以打工的地方;其次为人口多、家里有病人或老人病多负担重;再次为无技术、没文化;有的还认为新安置地比原来的田地少原因所致。但是总体上看是适应能力差所导致。

  1.外部环境变化制约了移民打工和致富渠道以及收入稳定度

  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转型态势的影响,原来宁夏“十二五”规划中设置的通过生态移民后可以优化产业布局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思路受到客观现实条件限制不能顺利实现。虽然农民的致富和摆脱贫困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农民所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建筑、煤炭行业、运输等传统行业中在转型升级中对务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学历要求高,吸納就业岗位逐步减少,原有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困难,返乡人数增加。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随机性强,零时务工占比高,且不稳定。一些妇女主要从事季节性的采摘枸杞、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企业或纺织企业。而这些行业大多停工停产。由于移民的收入中打工收入占80%以上,一旦出外打工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

  2.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局限造成了移民对现代社会和市场适应能力低

  从村干部的角度看,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多、能力不足。很多村干部队伍年轻,缺乏农村工作和管理经验。从农民的角度看,许多移民的文化程度低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生态移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较远距离易地安置的农民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要适应周边的各种环境。移民过去的生活环境较封闭,易地安置后变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所以移民对现代生活的适应素质直接决定了他们与当地人的融入度、以及能否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以陶乐镇为例,80%的村民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移民的发展思路还停留在传统的养殖业上。一部分移民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认为

  是政府把他们搬下来的,所以政府就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要管到底,靠自身发展致富的动力不强。

  3.培训供需失衡问题

  培训的实际效果和上报的数字呈两张皮现象。在调查中虽然有培训工作做得卓有成效的,如平罗县开展电子商务、电焊、挖掘机司机、装载机司机、设施农业等技能的培训,并与与企业对接开展电焊、电工、装载机、手工刺绣、蔬菜园艺、嫁接技术定向就业培训等为移民区贫困人员创造了就业岗位,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的培训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实际缺口较大。

  在“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中提到了宁夏生态移民存在着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从实地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尽管各级政府也意识到移民的素质问题,就生态移民群众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移民群众数量大,分布面广,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不高,且培训时间较短,相当部分培训方式和效果不理想。一些村民反映,有一些培训流于走过场,内容空洞,不能满足移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普遍。

  (三)新的贫困和弱势群体问题

  在调查中,很多村民将贫困归因为人多、家里有病人或者老人有病造成的;赡养老人、子女上学也对一些移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一些因突发事件造成的贫困不能得到及时救助;一些弱势群体如特殊困难户、留守儿童、老人缺乏必要及时的经济、人文和精神关怀。在一些移民村落中还依旧存在着由于习俗影响,村民的婚丧嫁娶或其他人情费负担过大的问题,给一些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过重的负担。

  (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问题

  1.许多村容村貌较差,村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村庄建设缺乏或没有长远规划或缺乏资金,一些村民反映所在村庄没有垃圾处理

  设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2.文化体育活动软硬件缺乏

  调查中,在一些回族村落,村民农闲时都是到清真寺礼拜;在汉民村落,村民活动非常有限。村上普遍有运动场所,但是体育器材非常少;农家书屋从官方报道看覆盖了全区行政村,但是由于缺乏图书管理人员、图书资料不多,许多村图书室基本闲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农村社区缺乏文化生活活动,造成一定的适应困难,村里的公共活动没有凝聚力。

  3.一些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或基础设施虽然有但是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集中反映在一些集中安置的移民村庄。例如,中部干旱带的太阳山镇由于成立时间短,基础设施较落后。渠系、道路、排洪沟道治理等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一些问题突出的如灌溉水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一些村庄开发的水浇地渠道因年久未修,水泥板风化,渠道塌方。一些地方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村庄的道路硬化和绿化不能得到保障。

  (五)农村信息闭塞,要素市场严重滞后问题

  调查中发现,农民对政策的接受方式主要是第一依靠电视;第二主要依靠村干部的宣传;农村的打工信息主要是靠自身出去找或同村人联络。从总体上缺乏一个针对移民村的信息平台,农村接受的依旧是碎片信息,信息缺乏整合。同时,在务工方面,农民不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企业用工信息,劳务机构与用工企业的需求信息和农民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双方均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六)后续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问题

  调查发现,移民最关注的还是基本生计问题。但是在移民区中,单户多人住房矛盾突出,直接造成移民不稳定。这部分人群虽然占移民比例较少,但是却严重影响着移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永宁县原隆村8口以上家庭共132户,移民家庭中一家三代居住的有123户,按原来的移民每户建设54平米住房的标准,显然不足,虽

  然有的自建房,但住房矛盾依旧突出。调查中发现这个问题的最初原因是由于移民为了移入川区而瞒报的造成的,但是事实上也造成了其生活条件的困难。其他移民安置区如红寺堡、惠农都有这些移民家庭。根据平罗县的调查,移民中7户以上的家庭占搬迁总户数的20%以上,这些家庭中有2-3对夫妇共居一室,还有3户三代人三对夫妻8口人以上同居一室,分配房屋面积小,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些搬迁过来的移民随着孩子长大,需要另立门户,其宅基地和耕地资源已经严重不足或因农村宅基地严格控制审批受到限制。

  许多山区农民习惯于在大院落里种果树蔬菜,开展庭院养殖,但现有的移民区的住宅和院落都非常小,对发展庭院经济空间有很大制约,影响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和庭院经济的规模。

  (七)资源环境承受力的问题

  由于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中部干旱带特别是红寺堡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都面临着挑战。从调研的情况看,一部分村庄已经出现缺水的问题,水资源一年比一年紧张,例如是在中部的红寺堡移民区比较偏僻的地区,灌溉用水不足,原定的水指标不够。许多移民也担忧未来缺水,影响生产和生活。

  移民迁入地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移民搬迁之后土地普遍不足,人均1亩地的标准难以保障移民家庭依靠土地维持生计。资源承载能力已成为制约生态移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部分生态移民迁入地生态建设形势严峻。以红寺堡区为例,部分移民迁入后,为了生存需要,滥砍、滥伐植被和林木,导致了对迁入地的新破坏,土地沙化没有得到遏制,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未来这个地方将面临着干旱、风沙和土壤盐渍化的风险胁迫。由于该地区人口承载能力降低,将最终影响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移民群众生计难以持续发展,在没有更好地发展途径的情况下,最终可能导致移民群众返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调查的情况看,移民的主要收入以打工为主,其次是种植业、养殖业。移民普遍最关心的是基本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大部分移民希望未来发展传统养殖业,通过养牛、养羊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再次移民还希望未来国家要逐年增加低保和养老金,以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最后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贷款。少数人希望通过孩子受良好的教育后改变家庭环境。

  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制定大力培育适合地区发展的后续产业的政策,使扶贫方式从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

  1.整合梳理自治区出台的各种惠民政策。一些农业特色产业优惠政策具体到地方时要与当地的产业特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自治区产业优惠政策同时也要适用于移民区的特色扶贫产业;以保证农民基本生计为基础,动员各界力量,引进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和养殖业,并研究给予政策、技术和市场辅导服务等扶持和支持。

  2.以发展和增强县域经济为基础,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乡经济;并尽快出台扶贫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方案,配套优惠政策、明确奖补标准,让乡村有具体的操作办法,让群众有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3.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注重地域品牌的培育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宁夏的特色产业走出去,同时加强产业融合的创新研究。

  4.培养龙头企业,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移民区的农业发展,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的稳定合作机制。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同国内阿里巴巴、京东和其他大的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社交电商模式,为特色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发挥移民贫困地区产品的价格和生态比较优势,引导农民就地脱贫致富。

  (二)制定整合和共享各类资源的政策,促进移

  民区可持续发展

  1.移民区的发展目标归根到底是要提高移民的收入水平。面对移民面临的许多问题,政府难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来解决,这将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所以政府必须采用各种合作形式,引入各种民间组织、企业、财团、其他省区的扶贫力量参与移民区的建设。

  2.要以镇或较大的村落为基础,建立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改变移民政策、扶贫政策等各种农业政策、财政、税务、金融、其他各种服务等信息呈碎片化状态,进行共享和整合。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提高百姓对各种信息和政策的知晓度,使政策信息直通到农民。

  3.加强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移民贫困地区转移,引导当地人口进入服务业领域等适合移民特点的企业就业。

  (三)实施精准培训提高移民劳动者素质,提高移民区自主脱贫能力

  1.实现培训平台精准整合。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和平台,精确摸底培训对象、培训资源,对现有各类培训资源或机构进行整合,搭建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扶贫培训为目标的综合性培训平台,统筹和统一各类培训项目、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作用。

  2.精准摸排培训对象。推行建档立卡和培训实名制,按新增劳动力、致富带头人、输转就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劳动力进行分类,建档立卡,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同时,到村、到户、到人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对每个劳动力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和愿望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实名制培训台账,对号入座,实施精准培训。

  3.精准培训需求。坚持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有效对接。一方面,紧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分类预测用

  工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具体的培训项目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强供需信息对接服务的基础上,采取补助经费的办法,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吸纳民资、企业参与劳动力培训,实现按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培训;另一方面,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就业意愿,开展“点菜式”培训,实现按劳动者需求开展培训。要按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培训;同时开展农民的市场营销、地方农作物种养殖技术、商业模式和规则、社会主义特色的公民意识和法制、现代生活方式、交通规则、网络使用、心理调适、环境保护等基础培训。

  4.精准培训重点内容。紧紧围绕精准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由点及面,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面向市场,精准培训内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劳务品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种养殖技术能人、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

  5.培训质量精准评估。在培训结束时,认真听取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征求改进的意见建议;在培训人员就业后,开展用工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企业对培训人员的技能评价,征求用工企业对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培训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强化培训后服务机制。

  (四)制定实现移民地的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微循环畅通,创新移民区的社会管理

  1.对移民区的社会管理在财力上、人力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单纯的位置移动,在最初的几年将面临着更多的心理、生活、生产方式适应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缺乏必要的手段辅助,则会引发较严重的群体事件和社会问题。所以要根据移民区的特殊社会管理需要,加强相关人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对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移民的适应能力。

  2.以农民自身利益和需求为基础,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尽快解决用水问题、看病、上学等关系到农民基本生计的问题;建议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建立农民问题急救中心,运用特事特办的形式解决农民的问题。

  3.采用专家指导,百姓参与的方式,对每个村进行科学长远规划并划拨专项资金,以精准解决问题的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最后一公里畅通。

  4.精准完善文化图书、体育场所、养老院、幼儿园、妇女维权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切实使农村移民真正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以丰富移民区农村社区文化。

  5.切实加强对农民有关其生计的现代农业和牧业实用、适用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加大财政和人力的投入,切实解决乡村农机人员的待遇,并与培训结合在一起,使农民遇到问题就得到及时答复和服务。

  6.建立农民问题信息反馈直通车,链接政府和农民的关系,使农民的呼声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反馈。

  (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资金和人力,建立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护网、减少社会风险

  1.政府虽然搭建了社会福利网络,但依然要动态监测移民区的问题,发挥当地有文化村民的作用,欢迎各种民间组织和第三方介入到这部分工作中,及时完善对移民村落的中的老、残、病、弱及留守儿童、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的刚性关怀和安慰,及时排除社会险情。

  2.解决移民中存在的多代人居住的问题。政府和个人、企业共同解决,以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筛查解决,与其他移民一道享受公平的普惠政策。

  (六)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重视移民区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

  在做移民发展的总体规划时,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基准,要尽量吸收利益相关方参与,使易地安置移民区的群众深入理解建设美丽宁夏、幸福宁夏的意义。规划

  时除了专业语言还要有适合农民的语言,使他们参与到规划中来。携手共同实现可持续绿色增长。

  注重移民的后续生活和生活空间的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移民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位置转移。

推荐访问: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调研报告 关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问题的调研报告r——以宁夏为例 易地 宁夏 为例

相关推荐

2023年度关于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完整文档) 社区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总结6篇 实施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4篇 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合集5篇 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600字范文合集3篇 党史教育组织生活会剖析自查报告范文3篇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文集锦5篇 医生学习“九不准”规定心得体会4篇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6篇 食堂员工工作总结范文锦集3篇 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5篇 2022年关于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劳动力状况调研报告(人社局)(全文完整) 2022年XX乡(镇)贯彻落实第一季度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2022年) 2023年度关于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完整文档) 社区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总结6篇 实施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4篇 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总结范文合集5篇 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600字范文合集3篇 党史教育组织生活会剖析自查报告范文3篇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文集锦5篇 医生学习“九不准”规定心得体会4篇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6篇 食堂员工工作总结范文锦集3篇 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5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情况汇报 宁夏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补齐能力短板 宁夏同一堂思政课观后感4篇 宁夏同上一堂思政课心得体会4篇 宁夏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个人心得20227篇 宁夏2022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心得感悟3篇

热门文章

公职人员这样弄虚作假,会受到政务处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

介休市西关街道宏顺路社区蹚出“居民自治”新路子

介休市西关街道宏顺路社区坚持党建领航、多元参与,解决居民热难点问题,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省发改委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6月30日下午,省发改委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对省发改委2019—2020年度围绕

云冈区老平旺街道一电厂社区“七一”慰问建国前老党员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表达党组织对老党员的深切关怀,7月1日上午,老平旺街道书记赵瑞春在一

永济市老干部局为离休干部党员过“政治生日”

珍惜政治生命牢记党员身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7月1日,永济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党委在关铝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专题培

反对形式主义②:调研不能一味讲究接待规格

“下去调研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得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出面接待。”日前,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

长治市举办党务工作业务培训班

8月7日,长治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党务工作业务培训班。培训班上传达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党员发展、党

广灵县南村镇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吕梁学院党委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

7月27日,校党委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重

广东乐昌: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为有效推进镇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化、整体化、常态化,近年来,广东省乐昌市多举措开展镇街党校标准化规

垣曲县蒲掌乡开展“迎七一·定期体检送健康情系党员暖人心”活动

为庆祝建党99周年,近日,蒲掌乡开展“迎七一·定期体检送健康,情系党员暖人心”活动,组织全乡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