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激活全面振兴“智”动力
中国组织人事报沈阳讯 (通讯员 辽组宣)近年来,辽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全省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智”动力。
坚持党管人才,全面领导,强化引领。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以人才工作述职评议的形式部署推动人才工作,全省14个市市委书记集中“应考”,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深入拓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注重在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发展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深化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近万余人次。
完善政策体系,注重长远,体现创新。2018年,启动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重大人才工程。2021年,聚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以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打造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实现企业引才企业“说了算”,大力支持“带土移植”高端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人才评价方面,实现人才分类评价,以人才业绩、贡献“论英雄”;在人才激励方面,加强对人才奖励的事中事后监管,使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落实待遇方面,实现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一视同仁。
强化制度供给,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全省相继推出30余个文件,持续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在管理体制上放权,将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设置等权限,全部下放给高校院所等用人单位,累计取消省级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434项,53家单位开展自主招聘,114所高等学校、38家大型公立医院、7家企业实行自主评审。评价机制放开,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10个领域,分类构建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放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工作。流动机制放宽,制定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辽西北等艰苦地区流动的措施。
突出以用为本,创造机遇,提供平台。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明确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等12条创新链,启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9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6项,推动攻克300余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人才、平台、项目联动,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建立院士工作站271家。培育和发展“雏鹰”“瞪羚”、潜在和种子“独角兽”企业216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建立促进院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等2家服务机构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注重拴心留人,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通过专窗、专网、专线、专员“四专”服务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落实专家体检“终身制”,开辟就医“绿色通道”,推行高层次人才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住院。积极推广“人才贷”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人才事业初创期和成长期“资金烦恼”。在省级媒体开设“振兴发展靠人才”专栏,推出一批有深度、有特色的人才工作宣传内容。隆重表彰296名省优秀专家,激励广大人才积极投身振兴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