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乡村振兴经验交流202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乡村振兴经验交流2020,供大家参考。
2021精选乡村振兴经验交流5篇
【篇一】
近年来,xx县以落实全市“双基”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党建“2612”重点工作为主线,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瞄准靶心、精准施策,建组织、聚人才,强帮扶、兴产业,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实施党支部规范达标行动,制定党支部考核评价标准、抓党支部建设任务清单,推广“星级党支部”挂牌、授予“星级流动红旗”等做法,建立基层党支部联系点199个,评定“五星级”党支部515个,焕发助推乡村振兴新动力。开展农村党建整体提升行动,实施村带头人队伍“雁阵”、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筋壮骨”、发展党员“培源提质”等系列工程,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64个,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82名,评选“十佳”、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9名,打造了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集聚优秀人才修建乡村振兴“蓄水池”
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重点梳理本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人员等优秀人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新青年发展计划、第七党支部建设、人社部门“乡村振兴合伙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参与脱贫攻坚、接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全县共回引农村优秀人才200余人,其中回村任职27人、回乡创业34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接力扛旗”工程,坚持选育管用结合,动态储备优秀村级后备人才1847名,平均年龄34.7岁,高中以上学历达到100%,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厚植了人才优势。
强化帮扶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服务队”
创新开展“双包双联”工作,通过县级领导包镇街、县直部门包网格,科级干部联村、村级无职党员联户,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帮扶,累计争取帮扶资金2618万元,建设第一书记项目80余个,帮助新增村集体收入244.78万元,打造了推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扎实开展民意“”来听行动,组建580个“民情书记”团队,下沉到412个行政村、176个社区网格,收集民意诉求3048个、现场解决2785个、“12345”平台转办263个,擦亮了“服务在基层,满意在xx”品牌。壮大集体经济点燃乡村振兴“驱动器”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程,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设立专项发展资金2000万元,评选落实集体经济项目115个,强化“乡村振兴服务队”“强企帮带”帮扶力度,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突破口,依托大蒜、辣椒、白梨瓜、金谷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N”发展模式,研发“党支部+合作社+N”智慧平台,大数据分析、全动态管理,目前全县村党级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12家,建立党组织合作社联盟基地15处,村集体从中获益820余万元,辐射带动乡村振兴。
【篇二】
近年来,xxxx市xx苗族自治县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丰富党性教育内涵,打造干部群众身边的“红色教育”品牌,用党的光辉历史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砥砺品格,为推动苗山高质量发展凝聚不竭动力。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身边的“红色教育”品牌。依托xx革命斗争历史,活用巧用红色资源,打造红七军三防会议旧址——三防镇红七军革命纪念馆、四荣乡荣地村红军亭——红军桥——红七军过苗山陈列馆、柳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鲤鱼岩抗战纪念馆——永乐镇白马屯抗日革命根据地等一批“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形成干部群众身边的“红色教育”品牌,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下一步还将借助西北工业大学资源优势,运用5D、VR等新技术,打造xx革命历史体验馆,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深入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开设“红色课堂”,形成“红色教育”专题辅导班。积极筹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苗山讲堂”教学经验,持续开展树荫课堂、微党课、党课开讲啦、讲讲村里的新变化、党员“点灯行动”等,融入本地革命先烈故事“活教材”,采取“履历+故事+观点”的模式,邀请本县老战士、老干部、老党员围绕红色资源作专题辅导、讲红色故事,再现革命史实。通过行动学习进支部,以微课堂、微讨论、微行动和微服务等“四微”模式让红色资源成为行动学习的经典课堂,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特定情境中接受红色党课教育,苗山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对照革命先辈先烈,深学细照笃行。2020年组织县级主体班开展红色培训83期(场),培训4800多人次。
搭建“红色平台”,营造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浓厚氛围。以实时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为核心特色,利用“苗岭先锋”党建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传播手段,通过讲一个红色故事、读一篇红色诗歌、唱一支红色歌曲、看一部红色影片、识一个革命人物、观一个红色基地等“六个一”红色传奇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等载体,对全县党建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运用,及时掌握分析分享全县党组织实时动态,按照政策精神、党性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修养等内容,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文章阅读、视频学习等,实现红色党建信息“云”共享,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储备“红色动能”,激发推动苗山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把巩固脱贫成效作为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员群众从革命传统中感悟崇高,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化思想自觉为行动自觉。一村一策制定方案,持续强化“三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结合实际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清单式抓好红色党建工作,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440个,新增自治区星级党组织95个、“红旗村”62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43名,建立示范带动基地78个,形成“党建促振兴、振兴促党建,振兴抓硬件、党建抓软件”的互动机制,努力实现抓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双促双赢”。
【篇三】
近年来,xx省xx县xx镇xx村以“五在乡村、美好家园”建设为载体,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党建+产业+双基建设”的发展模式,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双基建设,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聚焦从严管党治党,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群众生活服务水平怎么样,主要看村党组织的战斗力。xx村坚决把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抓,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实施“阳光党建”服务品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通过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有效提高党组织成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使党内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节日活动、火灾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效丰富村民的生活常识。在日常工作中,村级通过明确分工、分工协作的宗旨,将责任落实到人,使村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有人倾述聆听,有人帮助解决,不断完善推进村级服务机制,提高村级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因地处xxxx九华山交界处,环山绕水,交通条件给产品销售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增强了人们大力发展产业的信心。秉着“特色产业,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xx村村民逐年发展起土鸡养殖、中药材种植、肉羊生猪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产业的扩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信心,也让他们的口袋慢慢鼓了起来。近年来,该村累计150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种植黄精高达100余亩,养殖生鸡10000只、肉羊100头、猪60头,新建养鸡厂2个,发展养殖水产5处。如今,该村特色产业的规模仍在逐渐扩大中,继续保持着为人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好态势。
稳步推进“双基”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双基”建设始终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通过强化村级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xx村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该村共实施7条水泥路畅通工程,总长达到3.5公里,涉及5个村民组,受益群众800余人,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出行效率,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近年来,随着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改造升级,先后实施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更有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石子路到水泥路,从露天广场舞到文化活动室,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身体素质提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篇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来,xx省xx县委办机关党委充分发挥坚强“前哨”、巩固“后院”牵头抓总作用,以打造“365”党建品牌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点燃“红色引擎”全县一盘棋统筹推进,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讲好红色故事,推动“党的政策”声入人心。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积极发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三农”领域代表人物担任宣讲员,深入乡村讲堂、院落林盘、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忆感人
瞬间”“话乡村变化”“晒幸福生活”“讲奋斗故事”“谈乡村未来”等5个方面,宣传xx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所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坝坝会、入户会、林盘会443次,参与群众共7万余人次。
联结红色纽带,共走“益企强村”振兴之路。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活动,通过村企联合、村校联合、村院联合,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化、村落城镇化、服务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村企联建项目52个,实现涉农村(社区)联建全覆盖。启动“民企乡村共兴”行动,推进企业与乡村组织共兴、人才共兴、产业共兴、文化共兴,由工商联牵头,县级相关部门负责,联合企业和村级党组织组建12个党建联盟行动队,建立38个“企村共兴”服务站,以党建引领推动村企要素互换、共同发展、共兴共赢。
凝聚红色力量,铺满“强村富民”幸福底色。实施“归雁兴村工程”,回引100余名善经营、懂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治村,培养发展农民工党员37名,优选储备农民工后备力量22名,选拔任用农民工干部26名。实施“民星培育计划”,立足竹和椪柑产业,开展名师、名医、名匠、名家等“本土菁才”9大培育行动,实岗锻炼185名本土人才,培育“土专家”73人、新型职业农民128人,评选出“椪柑大王”“红色电商达人”“乡村女领头雁”12名,1名本土人才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实施“合伙人引进计划”,柔性引进中柑所、中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18人。
挥舞红色画笔,绘就“安逸乡村”美丽画卷。实施“安逸乡村宜居行动”,选派52名机关党员干部蹲点调研、指导服务、直接参与,推行“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实现全县垃圾有效处理村100%、污水有效处理村96.2%、卫生厕所普及率97.8%。县委办机关党委与百家池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创新探索“一核三微”基层治理模式,将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夯实了乡村振兴底部基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富民村居图已然呈现。
【篇五】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近年来,xx自治区xx市在xx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以网格化为架构、“微治理”为手段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组建“微组织”、推行“微教育”、开展“微服务”、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五微”模式,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群互动、便捷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路子。
“微组织”筑核心提升党建凝聚力
党的工作延伸至“神经末梢”,就能够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该市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村落面积、布局、人口、生产关系、地缘血缘、党组织和党员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划分网格,5~15户农牧户配备1名网格员,在全市652个xx村划分网格4450个,推动党的领导融入网格单元,实现党建引领和联系服务农牧民全覆盖。
同时,在xx村党组织领导下,将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牧区先进力量团结组织起来,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等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巾帼服务队等服务组织,对组内公益事业、财务支出等事项民主协商,
农牧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效提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发动,引导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农牧民群众用身边人管好身边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3462个村民理事会、2781支志愿服务队,4.6万余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进一步凝聚起共治共建共享合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村民小组‘微治理’,解决了农民教育管理缺失和村干部监督约束难等问题,适应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xx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维君说。
“微教育”树新风提升基层治理力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该市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聚力运用好教育引导这个好办法,致力培育有新面貌、新思想、新作为的新时代农牧民,大力开展农牧民素质提升行动,整合党校、农牧、科技、司法等部门师资力量,经常性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理论、种养技术、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等宣讲。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北疆先锋大讲堂”、“党建直通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流动党校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法规、家教家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农牧民讲文明树新风。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发动xx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引导农牧民讲风格比奉献。大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引导农牧民比作为、争先进,举办各类文化宣讲活动2460场次,评选出道德模范111人、“干净人家”70户、“精巴媳妇”50名。
xx区组建“村支部书记政策宣讲团”,用身边人教育人、用“土白话”讲政策;xx县以村组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推送政策信息230条,回应群众诉求30余件;xx旗先锋镇利用“板凳讲习所”“党群连心站”等阵地开展培训教育和交流讨论,让党员和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各地立足地域实际和农牧民群众受众特点,采取贴近基层、贴合实际、鲜活生动的方式方法,在“唠家常、讲故事”中让农牧民群众学到理论、学懂政策,让讲文明、懂规矩、树新风在农村牧区蔚然成风。
“微服务”聚民心提升群众服务力
新时期,要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把党建重点转到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该市突出村民小组服务能力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动“精细化”服务,按照“划片定责”的原则,将村民小组每10~15户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协助村民小组理事会开展工作。xx村民小组党小组组织网格员做好与区域内党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党积极分子、乡贤能人等联络对接,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建议。
“过去,一些村民不缴水费、不出工不投劳,公益事业集资难、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说起过去村里的状况,xx旗三道桥镇和平村三组组长吴喜茂直摇头。为解决这些问题,xx旗三道桥镇推选“新乡贤”,依托“新乡贤”将每个村民小组建成支部引领明显、和谐共治突出、特色产业增收、环境整治到位、乡土人情浓厚的基层
自治组织。现在村里卫生有人扫,垃圾有车运,改变了过去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
同时,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巾帼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环境整治、便民代办等志愿服务,全市3.6万名网格员共帮助农牧民解决矛盾纠纷863起,代办各类服务事项6.8万件,以“微服务”满足群众“微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大和谐”,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微管理”强自治提升村民自治力
“前两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就没交水费。村里实行‘微治理’后,我差点儿上了‘黑名单’,去年早早把水费交了。”xx县xx镇向阳村村民xx说。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该市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行诚信村民积分管理、道德评议激励、诚信“红黑榜”等措施,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xx村民,列入诚信“黑名单”,在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予以限制,促使xx村民遵规守约。xx区八一乡八一村把村规民约和每家每户全家福印到挂历上,对评比出来的美丽庭院、精巴媳妇等优秀村民,每户制作发放一张作为奖励,让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走进农民家中,印到村民心上,达到随“约”而入、润“民”无声的好效果。
通过以“微管理”切入,健全网格员联户结对、巡查走访等制度,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确保各类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微监督”严纪律提升工作执行力
抓基层强治理,必须把严的纪律、严的规矩挺在前头、落到实处。
“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有啥‘家底’,村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没有了遮遮掩掩,村干部们心里坦坦荡荡,抓基层工作更顺手了。”说起“三务”公开带来的变化,xx旗xx 镇的几位村支书都有这样的同感。该市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向村民小组延伸,发挥网格员村务监督作用,对征地拆迁、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向群众反馈公布有关情况、回应群众关切,落实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通过在农村牧区推行“五微”模式,立足网格化,强化“微治理”,构建起基层治理闭合链条,推动服务下沉到底、工作量化到岗、责任明确到人,有效促进党建和自治有机融合,打通了基层民主自治“最后一公里”,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治理格局,确保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推行‘五微’模式,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架起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广大党员‘以网定责、入网履职、在网服务’,担任‘网格员’‘代办员’‘调解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xx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说